为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助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7月1日,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赴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将二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调研、技术交流与岗位体验,探索绿色矿山建设与智能化开采前沿技术,践行青年学子“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在将二矿负责人带领下,先后参观了矿区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及生态修复示范区。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特厚煤层开采工艺、5G+智能矿山系统及“光伏+矿区治理”新模式。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远程操控采煤设备、无人运输系统等核心技术,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传统能源产业的变革力量。“课本上的理论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智能化开采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实现了安全与环保的双赢。”实践团成员冉文超感慨道。
座谈会上,天池能源总工程师刘福明指出:“准东煤田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亟需青年人才注入创新活力。”校企双方围绕“双碳”目标下煤炭清洁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等议题展开研讨。能源学院教授马力表示:“此次实践为高校科研提供了鲜活案例,未来将加强在智能开采、低碳技术等领域的联合攻关。”实践团还向企业提交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矿山安全优化方案》等创新提案,获企业高度评价。
实践期间,队员们顶风沙、下矿井,与一线工人同劳动、共学习。在“全国工人先锋号”采煤班组的带领下,参与设备巡检、数据采集等工作,体会能源人的坚守与奉献。“在40℃的戈壁滩上,工人们日均行走3万步保障能源供应,这份责任感让我深刻理解了‘能源报国’的重量。”团员华杰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此次实践是西安科技大学“行走的思政课”重要一环。带队教师肖双双总结道:“同学们在边疆能源一线读懂了‘国之大者’,未来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践团拟形成《准东矿区绿色开发调研报告》,并联合企业设立“大学生科创实践基地”,持续助力西部能源高质量发展。
据悉,新疆天池能源将二矿作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近年来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产能提升30%、能耗降低15%,成为新疆能源保供的“主力军”。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长期聚焦西部能源开发,已与多家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培养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能源领域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