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穿透煤海!北疆青锋实践团见证胜利东二矿的生态蝶变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鄂尔多斯高原,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的旗帜已飘扬在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的复垦示范区。7月4日,实践第三日,同学们的目光越过轰鸣的采掘现场,聚焦于这座现代化矿山更为深刻的转型——一场关于黑色产业与绿色希望的和解之旅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上演。
解码绿色矿山:科技赋能下的生态革命
上午的专题学习揭开了矿山“绿色基因”的密码。矿区技术负责人以详实的数据和可视化系统,向“北疆青锋”实践团全景式呈现了胜利东二矿绿色矿山建设的硬核实践:“从规划设计之初,生态优先理念就已融入矿山生命全周期。” 同学们了解到,这里构建了覆盖“开采-运输-排弃-复垦-管护”全链条的绿色闭环:
1.精准抑尘网:巨型雾炮与智能洒水系统织就“天罗地网”,让煤尘无处遁形;
2.能源心脏绿色跃动:矿卡油改电、光伏发电项目大幅削减碳足迹;
3.水资源智慧循环:矿井水深度处理率达100%,化作灌溉复垦区的“生态活水”;
4.数字矿山“绿”监管:生态参数实时监测,为每一寸修复土地建立电子档案。
“绿色矿山绝非简单的‘披绿装’,而是资源开发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精密平衡的系统工程,”技术负责人的总结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度思考。
复垦区:从煤海伤痕到希望田野
下午,实践团成员佩戴好安全装备,深入矿山腹地。站在巨大的排土场边坡上,眼前的景象颠覆了传统矿山的刻板印象:曾经堆积如山的剥离物和煤矸石,经过科学整形、覆土改良,已化作一片片平缓的梯田。新生的刺槐、沙棘、苜蓿顽强扎根,织就出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网格。技术员抓起一把松软的土壤介绍:“这层‘新皮肤’平均厚度超1米,我们筛选本土先锋植物,采用滴灌节水技术,成活率超85%!未来这里将形成草灌乔结合的稳定生态系统。”
更令同学们动容的是复垦区展现的“土地重生”逻辑:表土剥离时精心收集的宝贵耕作层,在排土场稳定后“完璧归赵”;采矿形成的巨大坑洼,正被规划为蓄水生态湖,未来将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95%以上的终了边坡将实现复垦绿化,我们要还给草原的,是一片更具生态韧性的土地。”工程师的话语铿锵有力。
青锋砺志:触摸能源未来的绿色温度
“指尖沾满复垦区温润的泥土,我才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矿山的重量!”一位实践团员在归途中感慨。带队老师李胤达在现场总结中指出:“今日所见,是科技创新对‘生态伤疤’的主动修复,更是大型能源企业践行生态文明的政治担当。它深刻启示我们,能源报国之路,必然是绿色发展之路。”
夕阳为复垦区的新绿镀上金边,“北疆青锋”的年轻身影伫立在这片重获生机的土地上。他们脚下,是黑色资源与绿色希望交融的沃土;他们心中,能源报国的信念因生态之光而愈加澄澈。当复垦区的山风吹过青春的脸庞,西科学子正以敏锐的观察记录着中国能源工业转型中最动人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