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银龄・暖阳相伴” 老年关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9697 亿人,占总人口的 21.1%。,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老人虽然在养老院中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照料,但精神层面的关怀却相对匮乏。悦新护理院作为当地重要的养老服务机构,居住着众多渴望情感交流与陪伴的老人。为了响应社会对老年关怀的需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江苏科技大学苏理工学生组建了 “粽情银龄・暖阳相伴” 暑期社会实践团,于 2025 年 6 月 29 日走进悦新护理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老年关怀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通过陪伴交流、互动活动、传统体验等多种形式,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同时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老年群体,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二、实践背景
(一)社会老龄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对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许多老人选择入住养老院,但在养老院中,老人们虽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却面临着情感孤独、精神空虚等问题。他们渴望有人倾听自己的故事,渴望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渴望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二)悦新护理院情况
悦新护理院是当地一所设施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居住着许多老人,年龄跨度从 60 多岁到 90 多岁不等。这些老人中,有的子女在外地工作,难以经常探望;有的是孤寡老人,缺乏亲人的陪伴。护理院的工作人员虽然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满足老人们在精神关怀方面的全部需求。因此,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目的与意义
(一)实践目的
- 让悦新护理院的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缓解孤独感和寂寞感。
- 增强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 通过实践活动,收集老人的反馈和建议,为今后开展类似的老年关怀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实践意义
- 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将这一美德传递给更多的人,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 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推动老年关怀事业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精神关怀问题的关注,为推动老年关怀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实践前期准备
(一)沟通协调
在活动策划阶段,团队成员与悦新护理院进行了多次沟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护理院的负责人董超取得联系,详细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和目的,并就活动的时间、内容、场地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协商。经过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29 日,活动内容涵盖陪伴交流、包粽子、才艺表演、趣味游戏等环节。同时,护理院方面也表示将积极配合活动的开展,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人员培训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团队成员与老人沟通的能力和服务质量,团队组织了专门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如倾听的方法、语言表达的方式、肢体语言的运用等;活动流程的介绍,让团队成员熟悉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如尊重老人的隐私和习惯、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等。通过培训,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三)物资准备
在物资准备方面,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策划组根据活动内容制定了详细的物资清单,包括包粽子所需的糯米、粽叶、红枣、绳子等材料,互动活动所需的道具,如谜语卡片、套圈、小礼品等,以及才艺表演所需的音乐、服装等。沟通组与相关商家进行联系,采购物资,并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活动要求。活动组对物资进行整理和分类,提前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活动当天物资能够正常使用。
五、实践过程
(一)抵达与场地布置(09:00 - 09:30)
6 月 29 日上午 9 点,实践团队准时抵达悦新护理院。在与护理院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后,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到活动场地的布置工作中。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摆放桌椅,为包粽子和互动活动提供合适的场地;有的负责悬挂横幅,营造活动氛围;有的负责调试音响设备,为才艺表演做好准备。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活动场地布置完毕,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氛围。
(二)陪伴交流与包粽子活动(09:30 - 12:00)
场地布置完成后,团队成员分组与老人进行陪伴交流。大家围坐在老人身边,亲切地与他们聊天,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人生经历和兴趣爱好。老人们有的回忆起年轻时的奋斗历程,有的分享了自己的家庭琐事,还有的讲述了一些有趣的生活见闻。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倾听,不时地给予回应和鼓励,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关注。
陪伴交流结束后,包粽子活动正式开始。团队成员向老人介绍了包粽子的方法和步骤,并亲自示范。老人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虽然有些老人动作不太熟练,但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指导下,都成功地包出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粽子。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大家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分享端午习俗,现场气氛十分融洽。有的老人还分享了自己家乡的端午特色,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魅力。
(三)才艺表演与趣味游戏(13:30 - 15:30)
下午 1 点 30 分,才艺表演环节拉开帷幕。团队成员们精心准备的节目一一呈现,有动听的歌曲演唱,如《我和我的祖国》《茉莉花》等,老人们纷纷跟着节奏哼唱;有优美的舞蹈表演,轻盈的舞姿赢得了老人们的阵阵掌声;还有精彩的诗歌朗诵,深情的朗诵表达了对老人们的美好祝福。老人们沉浸在精彩的节目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才艺表演结束后,趣味游戏环节开始。团队成员组织了猜谜语、套圈等适合老人的小游戏。在猜谜语环节,老人们开动脑筋,积极抢答,猜对的老人获得了精美的小礼品;在套圈环节,老人们手持套圈,瞄准目标,全神贯注地投掷,现场欢声笑语不断。通过这些趣味游戏,不仅锻炼了老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增进了团队成员与老人之间的互动和感情。
(四)活动总结与道别(15:30 - 16:00)
下午 3 点 30 分,活动接近尾声。团队成员与老人们一起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大家分享了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老人们纷纷对团队成员的付出表示感谢,并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最后,团队成员与老人们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在向老人们道别时,许多老人依依不舍,拉着团队成员的手,叮嘱大家要常来看看。
六、实践成果
(一)形成实践活动报告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根据活动过程和实际情况,撰写了《“粽情银龄・暖阳相伴” 实践活动报告》。报告详细总结了活动的背景、目的、过程、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未来展望。通过撰写实践活动报告,不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也为今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收集影像资料与老人反馈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了活动的精彩瞬间和老人们开心的笑容。这些影像资料不仅是本次活动的珍贵记录,也可以用于后续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团队成员还收集了老人的反馈和建议,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和问卷调查,了解到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期望。老人们普遍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三)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与意识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多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沟通能力方面,成员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了倾听和表达的能力;在实践能力方面,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实施,成员们全程参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服务意识方面,通过与老人的接触和交流,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关爱老年人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也更加默契,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七、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虽然在活动前对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够准确,导致活动整体时间有些紧张。例如,在陪伴交流环节,老人们兴致很高,分享了很多故事,使得该环节的时间有所延长,从而压缩了后续包粽子活动的时间。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二)活动形式创新不足
本次活动的形式主要是陪伴交流、包粽子、才艺表演和趣味游戏,虽然这些活动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但整体形式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性。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结合老人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更加新颖、富有创意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创意作品、虚拟现实体验等,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三)团队成员经验不足
部分团队成员是第一次参与老年关怀活动,在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在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老人交流时,不知道如何打开话题;在活动过程中,遇到老人身体不适等突发情况时,有些手足无措。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八、改进措施与未来展望
(一)改进措施
- 优化时间安排:在活动策划阶段,进一步细化时间安排,明确每个环节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时间管理,确保活动能够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同时,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 创新活动形式: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对老年群体兴趣爱好和需求的调研,结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例如,可以引入智能设备,开展一些与科技相关的体验活动;或者邀请专业人士,为老人举办健康讲座、文化艺术培训等活动。
- 加强团队培训: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分享与老人沟通的技巧、老年护理知识、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未来展望
-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与悦新护理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老年关怀活动,形成常态化的服务模式。通过长期的陪伴和关怀,让老人们感受到持续的温暖和关爱。
- 扩大活动影响力:通过学校官网、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老年群体,参与到老年关怀活动中来。同时,积极与其他高校、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老年关怀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 推动老年关怀事业发展:以本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研究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更加有效的老年关怀服务模式和方法。通过实践和研究,为推动我国老年关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结语
“粽情银龄・暖阳相伴” 老年关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关爱老年人的行动永远不会停止。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为悦新护理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老年人对情感交流和陪伴的渴望,也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虽然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关注老年群体,积极参与老年关怀活动,用实际行动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