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板栗村,探秘赶秋行
2025年6月28日下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赴湘西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湘西花垣县,与赶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吴海深老师深入交流,揭开赶秋文化神秘面纱,挖掘非遗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吴海深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赶秋节是湘西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幸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节日期间,精彩的舞狮舞龙表演、热闹的苗歌对唱、惊险的八人秋千等活动轮番上演,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
(图1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海深老师)
吴老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对赶秋文化的研究成果。他指出,赶秋节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的祭祀仪式、传统技艺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在长期研究中,他走遍湘西多个村寨,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口述资料和民俗物品,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系统梳理了赶秋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面对学生们对赶秋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吴老师目光如炬,侃侃而谈,又讲述了一些流传的和赶秋有关的民间故事,以及看到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赶秋文化传承内心的自豪,他欣喜地向同学们展示着手机里年轻人学习舞龙舞狮的视频——屏幕光影跃动,恰如古老文化在当代血脉中重新奔流。
(图2团队成员采访照片)
谈及研究感受与经验,吴老师感慨颇深。他表示,保护和传承赶秋文化,需要深入基层,与当地民众建立紧密联系,才能真正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同时,他也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文化,利用新媒体等手段,让赶秋文化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知晓。
(图3吴海深老师和团队成员合照)
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了赶秋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未来,团队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