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救”在身边,豫北医学院暑期下乡应急救护知识宣传

时间:2025-06-27 13:00:08 关注:
豫北医学院学子暑期送急救知识下乡,守护乡村健康
时间:6.20-6.26   地点: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清淮移民新村
参加人员:蒋民 廖开铭 董家兴 张力元 陈荣威 魏子皓 张亦驰 张嘉行 岳勇帆 赵毅 耿圣凯 陈子健 刘诗惠 郝少旋

在炎炎夏日,我们豫北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乡村健康的关切,奔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清淮移民新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急救知识宣传社会实践,为乡村健康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医学生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们分成若干小组,深入村内各个街道,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急救知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急性病应对等关键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知识宣传是社会实践的重头戏之一。团队成员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重要性、适用场景及基本步骤。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介绍了如何判断患者意识、呼救、摆放正确体位、进行胸外按压、打开气道、实施人工呼吸等环节。
“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团队成员小李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首先,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平面上,解开衣领和腰带,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叉,用掌根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120 次,深度为 5-6 厘米。接着,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为 1 秒,确保胸廓隆起。”
包扎知识宣传同样精彩纷呈。团队成员们向村民们介绍了常见伤口包扎方法,如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并展示了绷带、纱布等简单包扎用品的使用方法。他们结合图片和视频,让村民们更直观地理解包扎技巧。
“环形包扎适用于手腕、颈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等粗细不均匀的部位,八字包扎则适用于关节部位。” 团队成员小张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势比划,帮助村民们理解。他还特别强调了包扎的注意事项,如包扎时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一位村民在听完讲解后表示:“原来包扎伤口也有这么多讲究,今天学到了这些知识,以后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急性病应对知识宣传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们向村民们讲解了心绞痛、脑卒中、癫痫发作等常见急性病的急救方法。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会感到胸闷、胸痛,这时应立即让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并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团队成员向村民们解释,“脑卒中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这时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避免患者随意移动。”
在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团队成员们对整个社会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他们整理收集到的村民反馈意见,评估宣传效果,并讨论了后续改进措施。这次急救知识宣传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成员们用专业知识和热情,为村民们普及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提高了村民们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同时,社会实践也让团队成员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位团队成员感慨道:“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力元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