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实践志:以深耕致初心,以细察见皖风
发布时间:2025-08-18 关注: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深耕灵璧地,细察皖乡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成就观察调研团
夏日的皖北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发。6月28日至7月5日,淮北师范大学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深耕灵璧地,细察皖乡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成就观察调研团”走进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在钟馗文化园、虞姬村和奇石产业园三地开展了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实地观摩为核心方式,通过细致观察、影像记录、资料收集等形式,深入探寻灵璧县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创新路径,用青春视角记录新时代皖北大地的蜕变与成长。
钟馗文化园:民俗瑰宝的当代传承观摩
“一笔画钟馗,祈福又驱邪”,这句在流传百年的俗语,道出了钟馗文化在民众心中的特殊地位。调研首站,团队来到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钟馗文化园,开启民俗文化传承观摩之旅。步入园区,团队成员沿着中轴线依次观摩馗峰塔、雕塑群及壁画等核心景观,仔细记录钟馗文化主题的布局设计与艺术呈现。巍峨的馗峰塔下,明清风格的雕塑群生动再现了钟馗传说中的经典场景,现代工艺打造的设施则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
在园区,成员们重点观摩了灵璧钟馗文化的历史脉络展陈,通过图文资料梳理出“唐代起源—明清鼎盛—当代创新”的发展轨迹。钟馗画作与现代文创产品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线条凌厉、色彩厚重,后者则更注重卡通化、轻量化表达。这种艺术风格的转变,体现了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审美的主动调整。
灵璧奇石馆:一石成名的升级之路
团队走进灵璧奇石馆,聚焦“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特色发展,通过全程观摩探寻“一石成名”的升级之路。
在园区,形态各异的灵璧石让成员们目不暇接:微型景观石小巧玲珑,纹理奇特的原石则保留着自然天成的韵味。团队成员逐一观摩不同品类奇石的展示方式,记录展品信息,了解灵璧石“声、形、质、色”四绝的具体体现。
虞姬村:楚汉风韵里的乡村振兴观摩
从文化园到虞姬村,团队的调研视角转向乡村振兴。这个因虞姬墓而得名的村落,曾是典型的“空心村”,如今通过文旅融合焕发新生。团队沿着村内主干道进行全景观摩,用镜头和笔记记录村庄的蜕变轨迹。在虞姬墓核心区,成员们仔细观摩清代墓碑与新建书法碑廊的建筑风格融合,古色古香的碑刻与现代园林式的布局相得益彰。传统历史符号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让其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科幻气息。
团队通过观察房屋结构、道路设施、公共空间的差异,清晰感受到乡村改造的力度:土路变为青石板路,危房改造为青砖灰瓦的民宿,更直观展现了“空心村”到“文旅村”的蜕变。
从文化园的创新传承到虞姬村的文旅振兴,再到奇石园的科技赋能,灵璧的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特色发展’的深刻内涵。涵盖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产业转型三个维度,梳理出“挖掘特色资源—融入现代元素—科技助力升级”的发展路径,为理解地方发展提供了青春视角。
“从课本到田野,这次观摩让我们看到了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表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思考如何用技术赋能地方特色发展。此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关注乡村、服务社会的新起点。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