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路同行,策马扬边|陕科大“水果面膜”到马边,助力彝乡果业焕新!
今年8月,“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带着陕科大产学研融合的温度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忱奔赴马边,为彝乡果农带来“水果面膜”——腐殖酸免套袋膜剂,一场关于科技赋能果业的故事,在马边的果园里悄然开启。
果农的烦恼,我们懂
实践团成员走进果园,看到果园里的石榴和猕猴桃树,深切感受到果农的辛劳与果树的“小状况”。传统套袋虽为护果必要环节,却需果农起早摸黑耗费大量人力,且套袋果实易因日照不均、通风不足遭遇病虫害。目睹果农因果实受损而心疼的神情,实践团更坚定了推广“水果面膜”的决心——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达到科技为果农减负、为果树护航的目的。
带着“黑科技”,奔赴果园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牛育华教授团队研发的“水果面膜”是以腐植酸为绿色原料制成的液态膜,喷施果面后迅速成膜,如同给果实穿上“隐形防护衣”。说是“水果面膜”,但可不仅仅只能为水果提供保护。针对不同的水果种类,结合生产地的实际情况,如日照时间、降水量、土壤条件等,通过调整原料的配比、添加相应的添加剂等,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的“水果面膜”,比如说根据马边县当地的水土条件以及其特色水果种类,设计出“猕猴桃面膜”、“石榴面膜”。它无需果农费时费力套袋,通过无人机喷施,短短几分钟即可为大片果园的果实“敷膜”;将果农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层膜不仅能抵御病虫害,还能锁水保肥,让果实自然受光、着色均匀、口感更甜、个头更大,显著提升品质。此外,腐植酸原料天然可降解,避免了传统套袋的塑料污染,守护果园生态,为果实生长提供纯净环境。针对水果生长过程中由于日灼、过量降水、微肥欠缺等引起的裂果现象,陕科大基于“水果面膜”研发出防裂果膜剂,有效地解决了水果裂果现象。植物防冻膜剂可使水果在生长过程中免受“倒春寒”的造成的减产、绝产现象。
果园中,实践团成员手持猕猴桃向果农细致讲解,从原料来源、喷施效果到相较传统套袋的优势,力求让果农明白“水果面膜”的优势所在。讲解至兴处,实践团成员们现场演示,药液在果面成膜的瞬间,果农眼中的好奇与期待使得本次实践意义非凡。
科技搭桥,共赴新篇
当地老乡的认可和支持为实践团在马边推广产品注入底气,他们热情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果园并介绍果园情况,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此次马边之行,不仅是推广一款产品,更是搭建起“科技助农桥”:桥的一端是高校科研的温度,另一端是果农对丰收的期盼。
“水果面膜”若能在马边果园扎根,将让果实品质更优、果农笑容更甜。未来,“青芒·少年”彝乡化学科普实践团将继续带着更多科研力量,把科技“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让青春在助力马边果业腾飞的路上绽放更亮的光芒!
作者署名:雷凯杰,雷云浩,刘德叶,李骑男,杨瑞琰,范雨眸,史欣雨
图文来源:刘生学,法宏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