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淮北城市展示馆考察行

发布时间:2025-08-07 关注: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6月28日,淮北师范大学“绿水青山间,寻访生态答卷”观察调研团的两名学生走进淮北市城市展示馆,开展实地考察活动。通过参观展馆内的生态治理、产业转型、民生变迁等主题展区,她们以青年视角,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在这座城市的生动印记。

一帧对比图:看“煤城”的生态逆袭

         左边是2012年的杜集区,塌陷坑连成片,水面泛着黑沫;右边是现在的朔西湖湿地公园,芦苇荡里藏着野鸭,游客在岸边野餐。刚步入“生态淮北”展厅,她们就被一幅巨大的对比图吸引。展区的互动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淮北的“治土记”:过去十年,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18.7万亩,建成12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连昔日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也通过技术革新变成了新型建材。
         从重度污染到可种植作物,淮北研发的“微生物改良技术”让一片土地重获生机,在这里不是抽象的概念,是一锨土、一滴水的改变,是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把‘生态伤疤’变成‘城市绿肺’

一条产业链:读“转型”的智慧密码
         在“产业升级”展厅,一台模拟的锂电池生产线模型前,她们停下了脚步。屏幕上的数据显示:淮北依托煤炭资源,延伸出从“煤焦油”到“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昔日的“挖煤工”如今成了“技术工”。
一张笑脸墙:品“民生”的温度刻度
      “您看这张照片,2016年棚户区的张大爷一家挤在20平米的小平房;这张是2022年,他们搬进了100平米的电梯房,小区门口就是社区食堂。”在“幸福淮北”展厅,讲解员的介绍让她们驻足良久。墙上的“笑脸墙”里,有孩子在新建学校里的笑脸,有老人在社区医院体检的安心,有返乡青年在产业园工作的自信。
         展厅里的“民生数据”更具说服力:近五年,淮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3.2万个;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2%,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青年感悟:从“看懂”到“参与”的决心
         离开展馆时,两人在留言板前驻足。她们一起写下:“原来中国式现代化不在远方,就在一座城市的转型里,在一片土地的新生里,在普通人的笑容里。”
走出展示馆,夏日的阳光洒在淮北的街道上,绿树成荫,车水马龙。两名大学生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以生态为笔、以产业为墨、以民生为纸,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中国”篇章。而她们,也愿成为这支书写队伍里的青春力量。
         这场淮北之行,让两位大学生真切触摸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脉搏。它不是宏大叙事里的抽象概念,而是沉陷区复绿时破土而出的新芽,是生产线转型中跳动的数字,是棚户区居民搬出新家时眼角的笑意。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无数像她们一样的青年,终将带着这份在淮北读懂的“实践密码”,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续写中国是现代化的青春篇章——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回应时代,让每一份努力,都成为这壮阔征程里清晰可辨的刻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