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追寻红色记忆,激扬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07 关注:

来源:王超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2025年8月3日,淮北师范大学"红色基因"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走进阜阳博物馆,开展为期三天的"追寻红色记忆 激扬青春力量"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情景式体验、互动式研讨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图为参观阜阳博物馆大门)
数字赋能: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大家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这枚勋章背后的故事。"在革命文物展厅,志愿者演示他们开发的"文物云讲解"系统。扫描完成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犹如重返当年历史景象,强化身体感知。运用VR、AR等新技术,为30余件珍贵文物制作了数字化档案。"我们将四九起义领导人魏野畴的手稿进行了高清扫描和智能修复。"项目负责人介绍道,"通过AI技术,观众不仅能看清每一个字迹,还能听到专业配音员朗读的内容。"这种创新展示方式,让静态的文物"开口说话",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青春视角:00后讲述红色故事
在博物馆中央展厅,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版"讲解正在进行。身着民国学生装,以第一人称方式讲述阜阳早期共产党员周传鼎的革命故事。"1927年的今天,周传鼎正在秘密印制革命传单..."生动的讲述配合情景再现,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讲解,而是用年轻人的语言和视角来诠释红色文化。" 让传统文化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对话历史”。此方式引起观看者情感共鸣,激发价值认同,多维感官刺激,强化记忆锚点。
历史回望: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野战军一部,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战役历时42天,歼灭敌军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决定性基础。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建军在纪念活动中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展现了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在此战役中,团队队员学习到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面对“划江而治”的论调,党中央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百万军民同心协力,一鼓作气解放全中国。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给予沿江百姓战无不胜的自信。
(图为学习渡江战役策略)
历史回望:以少胜多的阻击战典范
据党史记载,1937年1月,红二十八军为掩护主力转移,在太和县草寺集构筑防线。面对敌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红军将士依托简易工事,以“人在阵地在”的信念击退敌军十余次冲锋,最终成功完成阻击任务,为主力部队赢得战略主动权。军事科学院专家指出,此战的“机动防御、灵活歼敌”战术,为我军敌后游击战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场发生在1937年的著名阻击战,以200余名红军战士阻击国民党军两个师三天两夜的壮举,展现了“铁心向党、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成为大别山革命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团队成员在此展开激烈地讨论,学习红军作战策略。同时,感悟先辈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思想碰撞:新时代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红色教育要避免说教化、形式化。团队指导老师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载体,让年轻人主动接受、真心喜爱。"博物馆志愿者分享了"红色剧本杀""革命文物会说话"等创新做法,给同学们很大启发。中宣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新时代将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大众化手段,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图为成员阅读近代风华)
收获与展望: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三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收获满满。团队队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触摸着泛黄的家书,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对话。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这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团队成员总结道,"同学们在服务社会中增长了才干,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了信仰。希望他们永远铭记这段经历,让红色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推动更多青年学子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