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缅怀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谢米荣一行参观宁都县反围剿纪念馆侧记

发布时间:2025-08-06 关注:

来源:回溯流芳几曾,光辉三省成就--党和国家新时代发展成就调研团

缅怀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谢米荣一行参观宁都县反围剿纪念馆侧记

7月26日下午,夏日的阳光慷慨地洒在宁都县反围剿纪念馆的广场上,给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笼上了一层肃穆而庄严的光晕。谢米荣与一群好友,怀揣着满腔崇敬,踏入这片红色土地,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的参观之旅。

刚进纪念馆广场,那面镌刻着无数革命先烈姓名的烈士墙便撞入眼帘。墙体由红褐色的砖石砌成,庄严肃穆,在周围绿植的映衬下,更显深沉。每一个名字都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背后都藏着一段英勇无畏的故事,都是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生动注脚。谢米荣伫立在烈士墙前,神情庄重,缓缓抬起右手,向革命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他的眼眸里,满是对先烈们的敬仰与追思。那一个个名字,似在耳畔低语,诉说着当年反围剿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让他深切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谢米荣在烈士墙前敬礼]

在烈士墙前,赖先生和张先生正驻足凝视。谢米荣满怀敬意地上前,与他们攀谈起来。赖先生指着墙上的一个名字,难掩激动:“你瞧,这名字好熟悉,莫不是课本里提过的那位英雄?”张先生凑近端详,若有所思:“还真是!他在反围剿战斗中可太英勇了,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自己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赖先生接过话茬:“这些烈士太伟大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他们的事迹必须铭记。”张先生也感慨道:“是啊,我们得珍惜当下的幸福,为国家和社会好好出力。”他们的对话里,满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佩。

7月27号下午,谢米荣和好友们来到广场上的革命先烈石像前。这座石像将革命先烈们战斗时的英勇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手持武器,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守护这片用生命捍卫的土地。石像的雕刻工艺精湛,人物的肌肉线条、面部表情都清晰可见,仿佛下一秒他们就会冲锋陷阵。谢米荣和好友们在石像前合影留念,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也彰显出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

[谢米荣与好友在革命先烈石像前合影]


由于馆内规定文物禁止拍照,大家便更加珍视现场参观的机会。每到一处,谢米荣和好友们都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破旧不堪的衣物、字迹模糊的信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革命先烈们的艰辛与不易。谢米荣轻轻抚摸着展柜的玻璃,仿佛能透过玻璃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当年的气息。

参观途中,谢米荣还采访了同行的好友,想听听他们对宁都县反围剿历史的了解和感受。好友小张感慨万千:“以前只在课本里了解到一些反围剿的历史知识,今天实地参观后,才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第一次反围剿时,红军在龙冈战斗中大获全胜,活捉了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红军从江西南部的东固地区出发,一路向东横扫,一直打到福建西部的建宁,歼敌三万余人;第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红军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策略,取得了重大胜利。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定信念,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好友小李也说道:“这次参观让我对宁都县的反围剿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第四次反围剿,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取得了黄陂、草台岗等战斗的胜利,歼敌近三个师;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长征。这些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接近尾声,谢米荣和好友们来到纪念馆后的山上。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件特殊的历史文物——一门曾经缴获的国民党大炮。这门大炮虽历经岁月侵蚀,已显陈旧,却见证了当年反围剿战争的激烈。据说,这门大炮是在第三次反围剿的一场战斗中缴获的。当时,红军与国民党军在一个山谷中激战,国民党军仗着这门大炮的强大火力,对红军阵地疯狂轰击。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冲锋,最终成功夺取了这门大炮。谢米荣走到大炮前,轻轻抚摸着炮身,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他仿佛看到当年革命先烈们正是用这样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殊死搏斗,最终赢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谢米荣在山上观看缴获的国民党大炮]


夕阳西下,谢米荣和好友们结束了这次参观之旅。尽管参观时间有限,但这段经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不仅让他们对宁都县的反围剿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震撼。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宁都县反围剿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相信会有更多像谢米荣这样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缅怀先烈足迹,汲取前进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