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笔墨绘温情,青春暖夕阳——淮北师范大学“微光暖基层 青春办实事”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6 关注: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七月的合肥,暑气渐盛,却挡不住青春的热忱。7月20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光暖基层 青春办实事”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7名学生,走进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开展了为期1天的“艺术墙绘+暖心服务”实践活动。队员们以画笔为媒装点院区环境,以真心为桥陪伴孤寡老人,用青春力量为养老机构注入新活力,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一、画笔绘新颜,老旧墙面变身“艺术长廊”
“这面墙以前光秃秃的,孩子们一画,整个院子都亮堂了!”夕阳红老年护理院院长王翠兰看着逐渐焕新的院墙,难掩笑意。护理院建成已有15年,部分外墙因常年日晒雨淋出现斑驳脱落,公共活动区域的墙面也多是空白,缺乏温馨氛围。实践队结合专业特长,决定用墙绘为院区“美容”。
实践队提前三天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老人的年龄结构、兴趣偏好设计方案。“我们发现院里老人多喜欢传统山水、吉祥图案和怀旧场景,所以特意融入了松鹤延年、牡丹报春等元素,还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画,帮他们回忆青春岁月。”队长李想介绍。为兼顾安全性与美观度,队员们选用环保乳胶漆和防水颜料,确保色彩持久且对老人健康无影响。
墙绘施工过程充满挑战。七月的午后,墙面温度高达40℃,队员们顶着烈日作业,汗水浸透了队服,颜料蹭脏了手臂,却没人叫苦。为呈现最佳效果,他们搭起脚手架细致勾勒,蹲在地面精心填色,遇到构图问题就现场讨论调整。78岁的张爷爷搬着小马扎在旁边“监工”,还不时给队员们递水:“这些孩子比我家孙辈还能干,画得比年画还好看!”
1天里,队员们完成了1面共计300平方米的墙绘创作。《百福图》里憨态可掬的福娃寓意吉祥,《四季风光》中春柳夏荷、秋菊冬梅次第绽放,《岁月留痕》系列再现了供销社、老电影院等怀旧场景。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了生动的“艺术长廊”,老人们散步时总会驻足观赏,有的还指着画里的场景给同伴讲过去的故事。

二、温情伴朝夕,青春力量点亮“夕阳生活”
“李奶奶,您看这个剪纸像不像您家院子里的石榴花?”“王爷爷,我教您用手机拍墙上的画好不好?”除了墙绘创作,队员们抽出4小时开展暖心服务,从日常陪伴到特色活动,用真诚拉近与老人的距离。除艺术创作外,团队成员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服务活动。在"智慧助老"环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耐心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在"健康护航"活动中,学生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讲解保健知识;在"记忆留声"项目中,同学们用专业设备录制老人口述的人生故事,制作成有声纪念册。

护理院有32位老人,其中21位是孤寡老人,多数因行动不便很少出门,精神生活相对单调。队员们分成5个小组,轮流陪老人聊天、读报、剪指甲,帮护理人员打扫房间、整理衣物。72岁的刘奶奶因关节炎常年卧床,队员们每天去给她读本地新闻,听她讲年轻时当教师的经历。“孩子们一来,我这屋里就热闹了,比听收音机有意思多了。”刘奶奶拉着队员吴子越的手,眼里满是欣慰。
针对老人的需求,实践队还策划了系列特色活动。在“时光相册”活动中,队员们为老人拍摄生活照,打印出来贴在自制的相册里,配上手写的祝福话语;“非遗课堂”上,队员教老人剪简单的窗花,85岁的赵爷爷学得格外认真,他说:“这手艺小时候见过,没想到老了还能再拾起来。”最受欢迎的是“红歌联唱”,队员们和老人一起唱《东方红》《洪湖水浪打浪》,熟悉的旋律让不少老人湿润了眼眶。
考虑到部分老人有基础疾病,队员们提前学习了基础护理知识,配合护理人员提醒老人按时吃药、测量血压。得知79岁的陈爷爷喜欢书法,队员们特意带来笔墨纸砚,陪他一起练字。“年轻人能沉下心来陪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容易啊。”陈爷爷挥毫写下“老少同乐”四个大字,送给实践队作为纪念。陪伴聊天是最温暖的关怀。同学们分成小组,坐在老人们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从年轻时的奋斗经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尽情分享着自己的人生阅历。有的老人讲述了自己曾经在工作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有的老人回忆了自己的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让人感动;还有的老人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对子女的深深关爱溢于言表。同学们专注地倾听着,不时与老人们互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老一辈人的生活和价值观,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位老人拉着同学的手说:“好久没有人这么耐心地听我说话了,你们就像我的亲孙子、亲孙女一样,让我心里感到特别温暖。”
三、实践悟成长,敬老情怀融入“青春底色”
“以前总觉得敬老就是多陪陪老人,这次实践才明白,真正的敬老要懂老人的需求,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付出。”队员吴子越在实践日志里写道。1天的相处,让队员们对“尊老敬老”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给老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团队中的文艺爱好者们还精心准备了一场文艺表演。歌曲、舞蹈、朗诵、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同学们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老人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一首经典老歌《我和我的祖国》,引发了全场的大合唱,老人们和同学们一起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用歌声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一段充满活力的舞蹈《青春飞扬》,展现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朗诵节目《岁月》,深情地表达了对老人们的敬意和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小品《关爱老人》则通过幽默诙谐的表演,呼吁大家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关爱身边的老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墙绘时,有队员最初想画现代动漫形象,调研后才发现老人更偏爱传统图案,这让他们明白“服务要先懂需求”;陪老人聊天时,队员们发现很多老人喜欢重复讲过去的故事,耐心倾听后才懂得“陪伴需要包容与尊重”。“有位奶奶总说自己的孩子明天来看她,但我们知道她的孩子早已过世。”队员吴子越说,“我们没有戳破,只是顺着她的话回应,原来善意的倾听也是一种孝顺。”
实践队还邀请了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开展“敬老文化”专题讲座,结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传统孝道文化,引导队员们从法律与道德层面理解敬老责任。队员们还走访了当地民政局,了解当地养老服务现状,形成了《关于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调研报告,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贡献青春智慧。
离别时,队员们为老人准备了一场小型联欢会。当《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响起,不少老人和队员都红了眼眶。王院长给实践队赠送了“爱心助老,情暖夕阳”的锦旗,她说:“孩子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更给老人们带来了精神慰藉,这种陪伴比物质帮助更珍贵。”
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还为老人们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这些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却饱含着同学们对老人们深深的祝福和关爱。老人们接过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同学们的到来,让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时光。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淮北师范大学“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本学院党委书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提升专业能力,在奉献中厚植家国情怀。未来,学院将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让‘艺心敬老’成为常态化实践品牌。”
画笔落下的是色彩,心间沉淀的是温情。淮北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们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不仅能绘出美丽画卷,更能温暖岁月时光。在尊老敬老的道路上,这份青春担当必将持续传递,让夕阳更红,让人间更暖。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