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个人感悟|河海大学“追光”支教团张慧

发布时间:2025-08-06 关注:

来源:河海大学追光支教调研团

  2025年的夏天,我再次踏上了前往支教的路途。只是这次,我不在只是身为大一的队员,而是多了一层副团长的职责,以学姐的身份和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一起来到一个新的支教地点,这一次,我们的口号变成了“追光在金寨,我们在路上。”

  7月10日中午,15名成员依旧在南京南站集合,共同坐上了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高铁。在高铁上的一个多小时,我们在闲聊、玩小游戏与闭目养神中很快度过,也许是这样闲适与欢乐的氛围,大家变得更加熟悉与开放,三三俩俩结合着出了站。那是一个炎炎热热的大中午,大家拎着沉重的行李箱、带着热汗与狼狈出了狭小的站台,坐上了前往村部的公交车。在50站的路途上,映入眼帘的,是远在天边却似近在眼前的连绵高山与生长茂密的茶园,耳边是同伴的嬉笑私语,这两个小时的路程似乎并不难熬反而是治愈的。到达底站,迎接我们的是青山镇十分接地气与友好的政府书记与团委,很巧的是,我们的到来刚好遇上了村BA篮球赛,感受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村BA的激烈战况,意犹未尽地前往了住宿地点,带着兴奋与疲惫进入了梦乡。

  7月11日上午,经过一个简单的开营仪式,书记与团队的各个成员依次讲话,拉开了支教第一周的序幕。面对新来的老师与未知的课堂,小朋友们无疑是腼腆的又期待的,也许是孩童的天性,在接下来几天的相处里,小朋友们已经能和团队的老师们打成一团,嬉笑玩闹。上着早八晚五的班,每天最治愈我的,是课堂上孩童们认真的表情,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是课下队员们与孩子们嬉笑有爱的互动氛围;是傍晚就能看见的橙色晚霞与遮住晚霞的连绵青山;是每天食堂阿姨们精心准备的饭菜;是晚上与队员们吃完饭在村里散步时的放松休闲;是在夜晚看村BA时热血的加油呐喊……

  两周的时光就这样在累积起来的无数平凡又动人的瞬间中度过,都说农村的生活是慢节奏的,但我常常希望这样的时间再过得慢一点,即使我抓不住这些逝去的时间。在最后的结营仪式里,我看着孩子们表演歌曲与朗诵时认真又卖力的神情,复杂的情绪溢满了我的整个内心,那是在前几天里每次排练时生怕来不及教学的紧张,是看着孩子们即使不认识字也努力排练的感动,是在演出时感受到孩童们能积极展现自己的欣慰;是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的三方配合,使这场结营仪式完美结束。在最后一天晚上的傍晚,我们终于下了水,在大山脚下的小溪里,我们抓小鱼,逗弄成群的大鹅和小鸭子,周围是响亮的蝉鸣,耳边是朋友们闲聊的私语,我本以为我们的支教生活会在这样静谧的时刻里度过,但事实却更震撼人心。再次抬头,入目的已经是日暮时分的橙黄色晚霞,在三面大山一面居民房的映衬下,这晚霞是广阔的,是静谧的,是油画里塑造的璀璨图。孩童们不知从哪接受的消息,在岸边叫着“老师们,我们来了!”他们在家长的同意下也下了河,不知是谁先泼的水,我们竟和孩子们打起了水仗,在天黑前的一个小时里,我们是那样的肆意,那样的欢乐,那样的自由,大山里响彻的是我们的尖叫与欢笑,我想,这一个小时是独属于我们的,独属于志愿者们与孩子们的,独属于“追光”的。在这场看似狂欢其实不舍的告别仪式中,我们在第二天离开了这个背靠大山的小村子,但我想,我永远不会忘了这样的时刻,永远。

  第二次支教,无论是设置多样多彩的课程,还是准备推文与新闻稿,我更多带着一种责任感,希望在“追光”的旅程里能让每一位“追光者”的故事都是“追光”的,希望参与“追光”的孩子们能像鸟飞往他们的山,希望“追光”的故事永远会继续下去,追光在金寨,我们在路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