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小推车精神永流传:淮师计科学子探寻淮海战役中的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05 关注:

来源:王辉辉 陈法政 凌璐瑶

【淮师计科学子追寻红色记忆:小推车精神铸就淮海丰碑】
2025年7月6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乌金携史星河转,共织淮北满城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淮北,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心灵感悟精神。团队成员们深入淮海战役旧址,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感受“小推车精神”的伟大力量,在红色热土上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推车精神:人民力量的丰碑
淮北的“小推车精神”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无私奉献、支援前线的真实写照。团队成员们在了解到当年淮北人民用一辆辆小推车运送物资、支援前线的感人故事后,被这种“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的精神深深震撼。“小推车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人民与军队血肉相连的象征。   
                                                                       
图1为习主席对淮北小推车精神的高度评价
小推车精神:长廊里的永恒丰碑
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长廊中,一幅幅生动的文字展板和珍贵的历史图片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用血肉筑起的钢铁补给线,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鲜活教材
                                                                            
  图2为队员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长廊
在“传承红色基因 涵养清廉文化”板块中,“老百姓心中有标杆”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年代群众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传统;“一定要等中央的电报”则彰显了共产党人严守规矩的政治本色。这些红色记忆深刻诠释了清廉文化的源头活水。展廊最后的“赓续红色血脉,永葆清廉本色"板块,将革命战争年代的奉献精神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机结合,清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看着这些展板,仿佛能触摸到那个年代的温度,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干净。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历史回响:征战之门的精神传承
                                                                       
图3为队员们认真阅读文字展报
随后,队员们认真阅读淮海战役“征战之门”的文字展报,简洁有力的中文解说配合精准的英文翻译,生动诠释了“征战之门”的深刻内涵——钢铁般的意志与突破重围的壮烈。这段双语介绍以文字的力量在参观者心中构筑起一道精神之门,为后续实地感受埋下了深刻的思想伏笔。
触摸历史:与石蜡人共忆峥嵘岁月
走进淮海战役旧址,团队成员们被一组还原战时场景的石蜡人深深吸引。
                                                                                          
图4为指挥员们研究作战策略的场景
石蜡人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指挥员们围坐桌前、研究作战策略的场景。昏暗的灯光下,斑驳的墙壁和简陋的桌椅无声诉说着战争的艰辛。
胜利的号角:青春与历史的对话
在胜利广场,一座高耸的“胜利的号角”雕塑令队员们心潮澎湃。
                                                                          
              图5为队员与“胜利的号角”雕塑合影
队员张博站在雕塑下,仰望那象征胜利的号角,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铭记。”他的话语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
传承红色基因: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此行,团队成员们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来之不易,更深刻体会到“小推车精神”中蕴含的人民力量。从五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到石蜡人展现的战争细节,再到胜利号角象征的光明未来,红色基因已如星火般嵌入队员们的心田。队员们表示,将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数字时代传承红色精神,用技术助力家乡发展,让“小推车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图6为部分队员临行前的纪念合影
淮海的硝烟已散,但青年的信仰之火永不熄灭!
图:陈法政 武天乐 王辉辉 凌璐瑶 陈雨婷 张博/文:王辉辉 陈法政 凌璐瑶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