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4 关注:
来源:上海杉达学院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上海杉达学院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走进乡土、服务乡村发展,上海杉达学院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4日奔赴享有“天下第一桃园”美誉的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林家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青春活力融入乡村发展脉络。
躬身桃园学技艺,扎根沃土悟农情
实践伊始,团队深入林家村核心桃园产区。在桃农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身参与挥锹培土、枝条修剪、精准灌溉等操作,切实体验水蜜桃种植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学习疏果、套袋、科学施肥及水分管理等关键种植养护技术,团队不仅掌握现代农业的操作要点,更直观理解桃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实际挑战。这片桃园成为青年学子深化农业认知与田间实践的重要平台。
入户访实情,科技助丰产
聚焦桃农生产经营现状,团队分组开展深入走访与问卷调查。调研显示,林家村桃农普遍拥有约20年的种植经验,平均种植面积约10亩。然而,也清晰反映出当地桃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亟需注入新鲜血液与现代技术。针对困扰桃农的病虫害难题,团队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水蜜桃健康种植防病虫害手册》,在入户走访时分发讲解,普及科学防治方法,助力提升水蜜桃品质与产量,以切实行动为桃农排忧解难。
探访产业链,溯源品控关
为全面了解水蜜桃产业后端流程,团队实地参观了奉化水蜜桃现代化分拣中心。从田间采摘的鲜果,经过运输、智能分拣、严格质检、精细包装到冷链储运的全过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现代农业科技对保障产品品质、提升产业效益的关键作用。标准化、精细化的操作流程,展现奉化水蜜桃品牌建设的坚实根基。
智创包装,优化品牌附加值
基于在分拣中心的实地观察和对桃农需求的深入理解,实践团队聚焦水蜜桃流通环节的痛点,运用工程学与设计思维,开展水蜜桃包装优化专项实践。同学们对现有包装在承重性、保鲜性、展示效果及环保性方面进行细致评估,并围绕减损增效、提升品牌形象与用户体验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包括结构加固、环保材料应用、视觉设计升级等在内的系列优化方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提升林家村水蜜桃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青年智慧。
品读桃文化,传承乡土魂
在奉化桃文化展陈馆,丰富的图文史料、实物展品以及多媒体呈现,系统梳理了奉化水蜜桃的栽培历史、品种演变、文化典故及产业成就。同学们沉浸其中,不仅加深对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名产的理解,更深刻感受到桃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符号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美育焕新颜,墙绘展乡韵
为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号召,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在林家村开展主题墙绘创作。同学们以桃文化、丰收景象、乡村新貌为灵感,精心设计构图,挥洒青春色彩。鲜活的墙绘跃然于乡村墙面,不仅美化乡村环境,更将桃文化、丰收愿景等乡土元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与乡村精神凝聚力,展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为古朴村落增添了蓬勃朝气与时代新风。
青春聚力,绘就振兴蓝图
本次上海杉达学院工程学院赴林家村的社会实践,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入探索。从躬耕桃园的劳动教育,到精准把脉的产业调研;从科普惠农的技术传播,到美化乡村的艺术实践;从溯源品控的产业链学习,到浸润乡土的文化熏陶,工程学子们将智慧与汗水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展现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作为,为林家村水蜜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奉化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了青春方案与杉达力量。工程智慧与青春活力,正与这片希望的桃乡热土同频共振,共绘美好未来。(供稿人:上海杉达学院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