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三下乡

青春三下乡|智能利水,科教清源, 河海青年勇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时间:2025-07-29 23:45:28 关注:
         青春三下乡|智能利水,科教清源,
  河海青年勇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河海大学组织发动“青春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先锋队奔赴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展以“智能利水,科教清源”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国家水网建设与乡村生态文明发展,围绕“科普启智”“技术赋能”“基层共建”“青春担当”等维度,通过“四进”实践即进农村、社区、校园、企业,深入水源地保护一线,以专业学识服务地方需求,以创新行动助力绿色发展。
  智汇清流,科技之光照亮绿色长卷
  “智能利水,科教清源”连云港水源地实践团立足学科优势,从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测、新能源技术等专业视角,围绕水源地生态修复、水质智能监测、节水技术推广及环保理念普及等核心议题,策划了兼具科普性与互动性的实践方案,先后深入连云港市塔山水库、赣榆高级中学及当地的莒城湖水厂等地,开展科普宣讲、技术调研与环保实践活动,助推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与行动。为连云港市水源地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图1团队前往连云港市进行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实践团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智能利水,科教清源"实践团奔赴连云港市赣榆区三大关键水利节点开展调研实践。首先,在赣榆高级中学,团队聚焦青少年水资源教育,通过水质检测实验、科普微课等形式,在莘莘学子心中播撒节水护水的绿色种子。然后,在小塔山水库这一重要饮用水源地,成员们实地考察水源保护措施,开展"净滩行动",探索建立长效环保机制。接着,在莒城湖水厂,团队深入调研自来水净化工艺流程,结合智能监测技术提出优化建议,架起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最后,在塔山镇土城村,团队基于实践感悟与社区需求,集思广益,呼吁镇民知水、乐水、节水,践行实践理念。
  四进生辉,科普星火点燃护水情深
  赣榆高级中学代表"教育源头",是培育未来环保生力军的关键阵地。7月10日下午,实践团走进赣榆高级中学,为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资源科普教育活动。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通过"理论科普+实验互动+知识提问"的创新形式,让节水护水理念深入人心。

  图2实践团前往赣榆高级中学进行科普活动
  在科普讲堂环节,实践团成员徐福照同学以"一滴水的旅程"为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PPT展示和短视频,向同学们讲解了水资源分布、水循环过程等基础知识。活动结束后,赣榆高级中学的的师生纷纷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为培养新时代生态公民提供了生动实践。"
  青衿知行,十五昼夜写就生态诗行
  莒城湖水厂则是"技术源头",集中展现水资源从自然到千家万户的转化过程。在莒城湖水厂负责人的引导下,实践团参观了这座现代化水处理基地。从取水口到净化车间,从沉淀池到消毒系统,每一道工序都展现着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水厂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质参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让清澈甘泉安全流入千家万户。

  图3实践团队前往莒城湖水厂进行调研
  站在出水口,望着经过多重净化后晶莹剔透的清水,实践团成员无不感叹:这座水厂不仅是简单的净水工厂,更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对话的舞台,是"守护生命之源"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每一滴水都诉说着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故事,展现着新时代水务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

  图4水库水文监测站合影
  河海弦歌,青春笔墨绘就江山新韵
  小塔山水库作为"生态源头",直接关系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在水库管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实践团深入探访了小塔山水库这一重要饮用水源地。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水库,集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如今仍滋养着赣榆区30余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周边5万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图5实践团队前往小塔山水库进行调研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实践团特别开展了"护水公约"张贴活动。成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精心编制了《小塔山水库护水公约》,从"严禁丢弃垃圾""严禁倾倒农业废物"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倡议。这份公约被张贴在水库周边的显要位置,并获得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积极响应。
  随后,实践团来到水库管理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水库的日常监测和维护工作。通过智能监测系统的演示,成员们了解到水库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水质实时监测,深刻体会到这座老水库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科技魅力与民生价值。

  图6成员在水库边捡拾垃圾
  碧水清音,社区行笔书写节水华章
  社区作为“民生源头”,直接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实践团深入土城村,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关于水资源保护进行深入交流。活动期间,团队精心编制的《连云港方言版水库保护顺口溜》被张贴于社区公告栏等显著位置,从"一水多用""及时修漏"等生活细节提出具体倡议,吸引众多居民驻足签名支持,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环保风景线。政府人员表示:"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节水技术,更唤醒了居民的节水意识。

  图7镇政府合影

  图8采访镇政府工作人员

  图9成员张贴顺口溜和倡议书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实践真谛,见证了水利科技在守护生命之源中的磅礴力量。碧水无言,却映照着代代水利人的坚守;青山不语,正孕育着新时代的绿色希望。在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校训的指引下,实践团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传承"水之子"的赤诚初心,用智能技术赋能水资源保护,助青春与碧水同辉。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治水兴邦正当其时。河海学子怀揣"水"的智慧扎根大地,秉持"智"的锋芒开拓创新,既仰望星空探求科技前沿,又脚踏实地服务民生所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他们必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祖国江河湖海间书写"强国有我"的壮美诗篇,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联系方式:15950864895
  
作者:张海娜 来源:连云港水源地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