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和平团队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开展参观活动,以铭记历史创伤、传承和平精神为目的,在庄重的纪念场馆中回溯历史、凝聚守护和平的青春力量。
一、踏入历史的庄严场域
当日上午,南京财经大学和平团队成员抵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雨滴洒在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建筑上,“遇难者300000”的黑色墙体,以多种语言铭刻着惨痛数字,似在无声诉说往昔暴行。团队成员步伐沉重而整齐,有序迈入场馆,开启这场与历史对话、铭记苦难的特殊行程,试图从这片承载着沉重记忆的土地中,汲取守护和平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遇难者300000”墙体前参观场景 祁炜宏摄
二、触摸苦难的历史印记
进入展厅,昏暗的光线里,满墙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照片如同一曲曲无声的呐喊。这些黑白影像中,有老人布满沧桑的面容,有孩童天真却戛然而止的纯真,每一张面孔背后,都是一段被暴力碾碎的人生。团队成员缓缓驻足,凝视着照片里的神情,试图透过定格的瞬间,触摸他们曾经遭遇的恐惧与绝望,感受那一个个鲜活生命如何在暴行中消逝,内心被深深震撼,沉默中满是对历史苦难的痛心与敬畏 。
陈列柜中,破旧的衣物、残缺的证件等遗物静静摆放,它们以残缺的姿态,诉说着个体遭遇的悲剧。泛黄的档案、详实的史料,一页页、一份份记录着日军暴行的狰狞。“百人斩”的新闻报道,将侵略者的残忍与疯狂赤裸裸展现,团队成员看着报道里的文字与画面,拳头不自觉攥紧,愤怒在心底翻涌;模拟场景中,被战火摧毁的房屋残骸、呈现出绝望姿态的民众雕塑,生动还原出当年宛如炼狱的南京城,讲解人员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将细节缓缓道来,每一个字都如重锤,砸在成员们心上,没人能不为之痛心、震撼。
图为团队成员凝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照片墙画面 祁炜宏摄
三、凝聚和平的青春担当
参观进程中,团队成员不时停下交流。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标语前,成员感慨道:“这些历史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无数生命的消逝与苦难的凝聚。我们记住伤痛,是为了更好地传递和平,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 从史料展厅到和平广场,从默哀追思环节到感悟分享时刻,团队成员对“为了大爱志愿谋求世界和平永续”的理念,有了愈发深刻的理解,每一步前行,都在将历史的教训内化为守护和平的信念 。
纪念馆外,“冤魂的呐喊”雕塑静静伫立,似在警示世人铭记苦难、守护和平未来。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围坐交流,队长坚定表示:“作为和平团队,我们要把参观的触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向更多人讲述这段历史,守护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 。” 成员们纷纷响应,眼神中透着坚定,决心以青春之姿,做历史的铭记者、和平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凝聚起守护和平的青春合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和平照片墙 金子烨摄
四、铭记历史,共赴和平未来
此次参观,是南京财经大学和平团队铭记历史的重要一课。从踏入纪念馆时的庄严肃穆,到直面史料、遗物的震撼痛心,再到交流反思后的坚定决心,团队成员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30万遇难者的伤痛,不该被遗忘;历史的惨痛教训,更需代代传承 。
南京财经大学和平团队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将历史伤痛转化为前行动力。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并非延续仇恨,而是秉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态度,从苦难中汲取教训。未来,团队计划以校园为起点,通过主题宣讲、实践活动等形式,向更多人传递历史真相与和平理念。铭记历史不是沉溺于痛苦过往,而是以史为灯,照亮人类迈向和平的未来之路,这是团队此行收获的使命,他们也将以青春担当,让和平种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携手共创无硝烟、共繁荣的世界。
图为团队成员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标语前的合照 祁炜宏摄
(通讯员 刘珈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