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大调研队蚌埠乡村行:看不同学段学生与 AI 的 “亲密接触”
2025 年 7 月 2 日,淮北师范大学调研队的队员们来到安徽蚌埠某乡村学校,围绕 “校园 AI 使用情况” 展开实地采访。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和 AI 的故事,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层面及学生私下里 AI 的使用情况,看到了 AI 在乡村校园里的真实模样。
在乡村小学,学校目前引入的 AI 相关设施不算多,主要是在计算机教室配备了基础的 AI 教学辅助软件,供信息课使用。比如 “编程猫” 就是信息课上的常用工具,老师会通过这个软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编程启蒙。
在采访的 5 名小学生里,有 3 名说用过 AI 工具。三年级的萌萌举着平板给队员们看:“老师教我们用‘编程猫’拼小人走路,还能让它捡苹果呢!” 五年级的小宇则喜欢 “有道少儿词典”:“遇到不会的字,拍一下就有动画教我读,比字典好玩。” 私下里,他们偶尔会用这些工具帮忙解决作业中的小问题,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时,会打开 “有道少儿词典” 查询。不过他们说,平时用 AI 的机会不算多,大多是上信息课时才接触,每周也就一两次。
初中部的学校在 AI 使用上稍作拓展,除了计算机教室的相关软件,部分老师会在课堂上借助 AI 教学平台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平台能自动批改客观题并反馈给老师。
8 名受访学生中 6 名成了 AI 的 “常客”。初二的小辉翻出手机里的 “洋葱学院”:“数学里的函数总搞不懂,看这个 AI 动画讲题,像看动画片一样就明白了。” 同班的小婷则习惯用 “作业帮 AI 批改” 检查英语作文:“写完就能知道哪里错了,不用等老师批完才能改。” 私下里,他们用 AI 的频率更高些,遇到作业中难以解决的理科题目,会用 “洋葱学院” 等软件查找解题思路;写英语作文时,除了检查错误,还会让 AI 给一些写作灵感。他们说现在每周能用三四次 AI,除了学习,偶尔还会让 AI 语音助手提醒自己背单词。
高中部的学校在 AI 应用上相对深入些,引入了智能教学管理系统,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为学生配备了具有 AI 功能的学习设备,如带有 “AI 错题本” 的学习机。
10 名受访学生全都和 AI 打过交道,而且用得更频繁。高三的小杰指着学习机里的 “AI 错题本” 说:“刷题后它能自动整理错题,还告诉我错在哪,省了好多抄题时间。” 高二的小琳则分享了新用法:“用 ChatGPT 整理历史时间线,输入关键词就有框架,我再填内容,复习效率高多了。” 私下里,他们用 AI 帮助学习和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常见。做数学大题时,会用 AI 软件分析解题步骤;写议论文时,会让 AI 提供一些论据和观点;甚至在整理各科笔记时,也会借助 AI 进行梳理和总结。他们平均每周用 AI 超过 5 次,不少人还希望学校能有 AI 选课系统,帮自己规划选考科目。
调研队队员发现,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学校层面的 AI 应用,还是学生私下用 AI 的频率,都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AI 从 “课堂上的新鲜玩具” 变成 “学习里的好帮手”。虽然乡村校园的 AI 应用还在起步阶段,但学生们对 AI 的期待很明确:小学生想要更多有趣的互动工具,初中生希望 AI 能精准帮自己补弱项,高中生则盼着 AI 能在备考和规划上搭把手。
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断加大,AI 在乡村校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就像调研队队员们说的:“现在只是开始,未来 AI 说不定能帮乡村孩子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习变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