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长安大学赴青海“弘扬‘两路’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格尔木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探寻“天路”背后的精神密码。
图为实践队到达格尔木市合影
走进将军楼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天路纪念塔和筑路大军艰苦开路的群雕“筑路忠魂”。这里是以“将军楼”遗址为主题文化修建的主题公园,是“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城市奠基人慕生忠将军当年办公、生活的地方,更是传承“两路”精神教育基地。实践队在这里驻足,敬佩于筑路大军服务人民、敢于牺牲的坚韧品质。在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实践队走进青藏公路纪念馆,认真观看了将军楼公园青藏公路纪念馆宣传片。慕生忠将军生前曾说:“这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没有什么新中国人民战胜不了的困难。”慕生忠将军修建青藏公路的决心和坚韧品格让队员们深刻触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师生参观学习了“一位将军”“一条公路”“一个奇迹”“一段历史”“一座新城”五个板块主题展,了解筑路大军在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创造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以及青藏公路与格尔木市的不解之缘。馆内陈列展出的的格尔木第一批住房“帐篷”、慕生忠将军种下的第一棵树照片、慕生忠将军插在格尔木的铁锹模型,让实践队深刻了解了青藏公路从零到有的筑路历程,身临其境般体验到青藏公路修建的艰辛。
实践队来到格尔木总段公路文化展示馆。馆内展出的大大小小的沙盘模型和“老物件”,都是格尔木总段职工亲手制作以及捐赠的珍贵物品。四个不同时期的公路沙盘让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格尔木公路的发展历史,格尔木总段护路工人吴战瑞、车庆礼等的故事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护路工人的坚守,新旧修路机械、养护机械的对比让队员们感受到筑路和修路的不易。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图为实践队队员触摸感受公路沙盘模型
在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与长安大学1999级校友,省交建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G109指挥部指挥长余海龙进行交流座谈。余海龙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青藏公路G109线格尔木至那曲段提质改造工程的项目概况与建设意义。“做这一行是很苦很累的,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是一种挑战,但是当我们走在自己参与和主持修建的路上,那种获得感和满足感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余海龙表示,“在长安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我公路人的决心和勇气,让我一直坚守本心、践行使命,不忘修好每条路、服务好群众的理念”。
图为实践队与校友、总指挥长余海龙进行座谈交流
图为实践队与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合影
通过在格尔木的实践学习,实践队深入了解了“两路”精神的形成和交通人的精神践行,激励着队员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践行“两路”精神,展现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风采。
供稿:孙钰
供图:马靖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