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5 关注: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随着高校对校友资源的重视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校友作为高校的重要资源,其成功经验和奋斗精神对在校学生具有重要的激励和指导作用。蓝鲲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亚校友,作为海大优秀毕业生代表,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拼搏过程中展现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7月4日,食品学院走访优秀校友追光小队一同前往蓝鲲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参观学习,通过对其的访谈、跟拍和参观学习,我们直观感受到校友的成功经验与奋斗精神,增强了我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奋斗动力。
李亚,1984级水产养殖专业校友,蓝鲲海洋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创始人,高级工程师,拥有多年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开发实践经验。水产品储藏与加工高级工程师,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蓝鲲海洋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创始人。
一、初见大海,夯实基础
1984年,一个叛逆的姑娘没有遵从父母的心愿报考南方的大学,而是选择了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开启了她的海洋人生。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李亚的心中便种下了远行的种子。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她无师自通的明白了远行乘车的流程,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独自坐车前往青岛。“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父亲把这个机会给我自己吧。”父亲虽担忧,却最终放手。李亚独自踏上旅程,乘坐绿皮火车中转奔波,经历四天四夜抵达青岛——这趟旅程,成了她迈向独立的第一步,也让她欣然拥抱海大作为探索未知的起点。
海大的四年,最难忘的是这里的蜕变。起初,李亚对水产专业了解不深,曾一度气馁,怀疑这就是养鱼的专业。但随着课程的开展,她开始全身心投入知识的学习,暂时抛弃那些不坚定的想法。老师如灯塔指引水产奥秘,同学在实验室并肩观测、实地采样。深夜教室的灯火下,争论与笑声交织成前进动力,咸涩的海风与求知热情,终在她心中种下扎根蓝海的信念。一点点,那些浸泡着海水咸味、混合着求知热情的日夜,不仅驱散了迷茫,更在她心中种下了毕生扎根水产、耕耘蓝海的坚定信念。
李亚等人在王克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育苗厂,深入车间,认真扛起自己岗位的职责。每天早上6点开始育苗,然后在食堂集合,向老师汇报情况,老师现场指出注意事项和下一步的操作方案。水温、盐度、饵料配比、病害防控……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万千幼苗的生死,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整个生产季的心血付诸东流。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化作前所未有的压力,也点燃了他们近乎忘我的投入。那些在育苗池边不眠不休、神经紧绷却又全神贯注的日子,让她感受到,实习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放低姿态,带着责任心,真正去学一套有章程的工作方法,不能走马观花。这也对李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海大陪伴了她四年的时光,见证了她的独立与坚韧——从那个火车站独自启程的少女,到如今扎根水产、开创事业的海大杰出校友。老师的诲人不倦,同窗的扶持相伴,伴随着她每一次的探索与突破,全都写入了青春的记忆,并最终化为她扬帆蓝海、成就事业的坚实根基与不竭动力。
二、融会贯通,创途不息
成立蓝鲲海洋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前,李亚创过业,做过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也做过销售,后来回归工厂,虽然前面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创业的底气。人生路上,李亚一直在“不停地折腾”,有人喜欢安稳的生活也很好,但是李亚是个有想法、“不安分”的人,所以她一直在挑战自我,也突破了自我。
公司选择海洋生物肽产品这个方向,是李亚深思熟虑的结果。她结合大学自己的专业,也考虑到沿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相比于陆生资源无药残农残,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少,海洋高压高盐等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特殊的活性物质等优势,开启了“造肽之旅”。
李亚的初心是“向海而寻,以爱回赠”,一直想把海洋里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变成产品。从第一个产品胶原蛋白肽,到金枪鱼肽、海参肽、牡蛎肽,再到下一步准备涉及的海藻类,李亚一直在为人类的健康努力着。
公司里,李亚是团队的“大脑”,把控整体的结构和发展方向,毕业后一直在实践一线的经历让她对各个环节都有更好的了解与把控。因为科技日新月异的更迭,不是技术人员无法亲自去测试操作,但是积累下的经验能够使得除了反馈更好地了解每一步的进展,进而确定下一步的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公司主要生产三类产品:第一类是进行原料加工和产品生产,第二类是除产品外还给下游的公司进行品牌包装,第三类是制造自己品牌的产品。公司有自主研发也有和高校的横向合作,有时也参与一些国家的项目。因为工厂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东西做遍,就专注于肽类,已经成为了一个招牌。
每当遇到瓶颈与疑惑时,李亚总会翻开教科书,回归到最本真的知识,有些曾经没注意的知识可能会一下子点亮灵感,而且基础打好了,就算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回过头来再想一想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大学时李亚从养殖专业转到食品加工专业,但是养殖学到的基础知识反而让她对海洋资源更加了解。李亚说,任何一段时间所付出的东西没有白费的,也不要提前过早的把自己的未来定格,实际上人生一直是动态的,只要你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不要浪费现在的光阴,那现在学到的东西在将来的人生过程中总会用上。
滴滴入海,薪火相传
2016-2019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十三五”烟台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之《高值化海洋低聚肽系列产品制备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合作的研究成果“海洋生物胶原食品健康功能和生物材料功效的精准应用”项目,获得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主持研发的“澄清透明海参肽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获山东省食品技术科学学会三等奖。2021年“海洋活性蛋白及其功能制品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烟台市科技创新成果奖。2024年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合作完成的“海参、海带功能小分子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如今,李亚已然在设计领域站稳脚跟,成为管理层的她也注重行业新鲜血液的培养。一方面,她为新人朋友们提供实习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不为自己设限;另一方面,她坚持学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李亚经常去外地参观学习,充盈自己。同时,她也希望蓝鲲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而美”的企业,为水产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亚学姐说:“不必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每一段经历都在为未来蓄势,要敢于试错,及时总结经验。多年后,你就变成了我。”
结语:
李亚校友的经历,不光彰显了中国海大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的校训精神,更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生能走多远,常常取决于自己有没有勇气跳出安逸的圈子,敢不敢用行动去突破。这次走访下来,食品学院走访优秀校友追光小队的同学们都觉得收获很大,也希望她的故事能给更多学弟学妹带来启发,让大家都能勇敢去闯,写出一段不断延伸、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