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河南理工大学:非遗瑰宝进校园,文化薪火传少年

发布时间:2025-09-13 关注: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绞胎承古韵瓷脉焕新生”瓷脉薪火非遗实践队

  
  为弘扬非遗文化,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技艺魅力,河南理工大学“绞胎承古韵瓷脉焕新生”瓷脉薪火非遗实践队走进焦作市树人外国语学校,给学生们带来绞胎瓷文化体验活动,让千年瓷脉在校园焕发新生。​
  活动伊始,我们分发宣传单页,递上绞胎瓷碎片供观摩。温润的瓷面与交错纹理,引得孩子们惊叹不已,瞬间拉近了与古老技艺的距离,为非遗传播打开第一扇窗。​随后,我们的讲解员结合PPT与视频,以“什么是‘瓷中君子’”切入讲解。讲解员介绍到绞胎瓷始于唐代,曾因战乱中断800年,经传承人柴战柱团队30年努力才得以复原,它无法流水线生产,每件需手工揉泥、塑形,经1200多度高温烧制3天3夜,一级成品率仅万分之八,全国从业者仅47人,亟待年轻人接力。
  经过大致的讲解,学生们对绞胎瓷都有了浓厚的兴趣。屏幕上播放着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一双手先是将一团白泥和一团赭色的泥用力地揉压在一起,但并不完全混合,仿佛在揉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纹蛋糕。接着,这团融合的泥土被巧妙地拉伸、扭转、折叠,每一次动作都引得台下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最后,这团充满了奇妙纹路的泥被置于拉坯机上,随着转盘的旋转和工匠双手的引导,一个花瓶的形状渐渐显现,而它表面的花纹也随之流动、变幻,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最终定格成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绚烂图案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分享,一名女孩清晰列举绞胎瓷独特之处,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队员们送上零食,现场氛围热烈。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未来力量。此次活动以“触摸+讲解+互动”模式,让绞胎瓷走进学生认知,提升了关注度与探究欲。既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新形式,又架起非遗传承纽带,履行了“三下乡”文化传播使命,实现文化普及与传承意识培育的双重目标。我们也将探索创新形式,让更多传统技艺扎根青少年心中,用青春守护文化根脉。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