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青春执梭织非遗 鄂豫共筑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09-02 关注:

来源:工筑恩施 同心圆梦

青春执梭织非遗 鄂豫共筑同心圆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与西兰卡普研学基地签订共建基地合作协议和授牌仪式在恩施举行
(文/仝苏宇 图/李霖杰 曹鹏飞 刘嘉明 )

图1闫静茹老师带领团队一行与田若兰老师合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推动鄂豫两地文化友好交流。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兰卡普非遗传承基地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华文脉传承教育基地”,并举行铜牌挂牌仪式。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团委书记闫静茹、西兰卡普非遗传承人田若兰及“工筑恩施,同心圆梦”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全体成员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文化为桥:校企共筑传承新平台
挂牌仪式上,闫静茹老师表示,此次合作是高校与非遗传承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希望通过共建教育基地,将土木工程学科特色与非遗文化保护相结合,为鄂豫两地的文化传播与民族团结注入新活力。”田若兰老师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深情讲述了西兰卡普“织锦上的山河”历史:“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土家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希望青年学子能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种’。”

图2 西兰卡普基地徐慧老师跟团队成员讲解第一代西兰卡普织锦机器
沉浸体验:织机上的文化传承
  仪式结束后,实践团队在田若兰老师的带领下深入非遗工坊,系统学习了西兰卡普的纺织技艺与文化内涵。从图案设计到经纬交织,成员们亲手操作传统织机,体验了“通经断纬”的独特工艺。团队成员在沉浸式织锦的同时,感叹:“一梭一线间,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精妙,更读懂了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深厚底蕴。”团队还结合专业特长,通过建筑bim建模,借助软件进行空间优化,为工坊的空间布局优化提出建议,助力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

图3田若兰老师给团队成员进行织锦教学
青春聚力:让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此次挂牌是河南工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团队通过短视频拍摄、三维建模等技术,记录西兰卡普的制作流程,并策划“非遗+旅游”推广方案。未来,双方将以教育基地为平台,联合开展非遗文化研学、传统建筑修缮、乡村振兴设计等项目,推动校地合作长效化。
从黄河之滨到武陵山区,河南工业大学学子以专业为笔、以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青春答卷。正如闫静茹老师所言:“文化传承不是守旧,而是让千年瑰宝在新时代‘活’起来。”此次合作不仅是鄂豫两地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青年践行文化自信的铿锵步伐。团队后续将通过恩施文化校园专项展览、主题宣讲等形式,让“土家族的文化明珠”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4闫静茹老师与田若兰老师联合挂牌仪式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