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以协作之笔,书童心筑梦篇

发布时间:2025-08-31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2025年暑假期间,我作为“绿芽七彩行,童心筑梦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线上组成员,承担了团队调研问卷设计、南京片区新闻稿撰写、小红书平台运营三项工作。虽未亲临现场,但通过线上协作深度参与了团队实践活动,现将工作内容与感悟总结如下:
一、参与调研问卷设计
在问卷设计工作中,我与调查问卷设计组成员根据团队课程安排,集思广益生成调研问卷,参照实践地区覆盖,聚焦传统文化,课程接受度与活动满意度等核心问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我们精心设计通俗易懂的选项类型,将调研问题划分为等多个类别,并设置梯度化的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在线问卷平台搭建框架后,重点关注选项间的逻辑关联性,确保填写流程清晰顺畅。最终生成的电子问卷及时交付线下团队使用,回收的反馈为课程优化提供切实依据,为团队线下实践活动提供了帮助。
二、南京片区新闻稿撰写
新闻稿撰写要求精准传递现场温度。跟据南京片区线下实践成员发回的图文素材——从金磁社区开营仪式的童真笑脸,到诗词课堂上凝神诵读的身影,再到脸谱绘制时斑斓的颜料与专注的眉眼,我努力用文字还原教学特色与情感共鸣。在描写杜牧《泊秦淮》课堂时,着重呈现线下实践成员如何将厚重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生动比喻;记录脸谱活动时,则捕捉"传统符号与童真笔触相遇"的奇妙反应。稿件经过严谨的核实流程,力求展现实践团队成员的风采和同社区孩子们双向奔赴的快乐。当这些文字被写下时,我体会到记录者的价值。让故事穿透时空,传递情思。
三、小红书平台运营
运营团队小红书账号期间,我专注于视频与图文的文案创作与发布。基于线下实践成员提供的课堂实录素材,如《乌衣巷》讲解中孩子们探寻"朱雀桥边野草花"的古今对照,或红船故事里稚嫩却庄重的宣誓手势,为每个视频和图文设计兼具吸引力与真实感的文案。创作时用简洁标题点睛,以细腻描述展开故事脉络。例如在对南京片区团队实践视频和图文的宣发中,描绘脸谱视频通过京剧色彩密码在童心中复活,传递传统美学的新生力;强调"星火照亮童心"的红船精神,对孩子们的精神传承。内容采用多样有趣视觉模板与话题标签,确保团队辨识度,提高团队实践活动的知名度。我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观众留言询问或者赞扬我们的团队活动,这意味着,绿芽七彩行的故事正抵达远方。
四、实践感悟
回顾这段线上实践历程,我最深刻的体悟是高效协作、真实记录与线上价值的三重共鸣。从问卷定稿到新闻发布,与线下实践成员通过通讯工具紧密配合,始终保持"素材即达即处理"的节奏,让线上支持成为实践现场的自然延伸。创作过程中,始终以真实为尺,坚持真实可观的描述镜头捕捉到的场景:孩子举手提问的频次、画作未经修饰的笔触、课堂原生的互动状态。我深知,唯有真实才对得起队友烈日下的耕耘,配得上孩子们澄澈的目光。
当看到问卷反馈推动课程优化,当新闻稿真实反馈出线下时间成员的辛苦工作,当小红书观众因视频而感到触动,从而关注儿童公益事业,我真正理解了线上工作的意义:那些调试问卷的深夜、打磨文字的晨昏、设计传播节点优秀文案的思索,如同无形丝线编织成支撑实践的网,让绿芽实践团队的汗水被看见、感动被传递、价值被延续。此次绿芽暑期实践团队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