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赴南召县下阳岗村开展医学知识宣讲 助力乡村健康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31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双语科普进乡村 健康知识入民心——豫北医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为下阳岗村筑牢健康防线
 
一、实践启程:医学知识与乡土需求的双向奔赴
7月3日至5日,豫北医学院医学科技英语专业“健康乡村实践小组”深入南召县下阳岗村,开展主题为“健康乡村行——基础医学知识与实用健康技能科普”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医学专业与英语语言双优势,以“方言讲解+双语材料”的创新形式,针对村落中老年及儿童群体的慢性病管理、急救技能等需求,展开为期3天的沉浸式健康科普。
 
二、赴南召县下阳岗村医学知识宣讲三天活动全记录
7月3日:慢性病防控知识筑牢健康基石
上午·高血压管理攻坚
 方言开场破冰:团队用“老乡们,咱村李大爷昨儿测血压160,知道咋降不?”的提问切入,配合村文化广场悬挂的“血压警戒线”看板,瞬间抓住村民注意力。
 实操教学直击痛点:医学生手持血压计,让村民王大妈亲自给老伴测量,同步纠正“袖带过松”“胳膊悬空”等常见错误,并用口诀“晨起测、静坐5分钟、数值记纸上”强化记忆。
  饮食处方本土化:针对“无辣不欢、顿顿腌菜”的饮食习惯,团队展示“腌菜泡10天vs泡3天”的亚硝酸盐对比实验,推荐“蒸南瓜代替白米饭”“凉拌青菜少放盐”的乡土食谱,村民纷纷用手机拍摄记录。
下午·糖尿病防治延伸
 用血糖仪演示“指尖采血-数值读取”全流程,特别标注“空腹≥7.0mmol/L”的危险值红线,结合村民张大叔“总口渴、夜尿多”的案例讲解症状关联。
 设计“厨房降糖挑战”:让村民用家用秤称量炒青菜的用盐量,团队现场计算“每人每日不超过5克盐”的标准,发放限盐勺作为小礼品。
 
7月4日:急救技能与用药安全实操日
上午·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
 模拟人教具成为焦点:医学生跪在地上演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喊着“01、02…30”的节奏口令,村民李大哥主动上台练习,团队纠正其“按压深度不足5cm”的问题,直到他能独立完成30次标准操作。
 “急救手环”成记忆神器:手环印有按压频率(100次/分)、人工呼吸步骤图示,村民王奶奶将手环套在手腕上:“回家让孙子念给我听,忘不了。”
下午·用药安全避坑指南
 儿童用药对比实验震撼全场:团队将成人缓释片碾碎放入水中,与完整药片溶解速度对比,直观展示“掰碎服药破坏药效”的危害,家长们惊呼“难怪孩子总不好,原来药吃错了”。
 设计“家庭药箱大检查”互动:村民自带常用药到现场,团队逐一标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过期药不能吃”等注意事项,帮张大妈清理出3种过期感冒药。
 
7月5日:妇幼与老年健康精准服务
上午·儿童健康防护网搭建
“海姆立克法”分龄教学:1岁以下婴儿模拟用毛绒玩具演示“倒提拍背法”,1岁以上儿童用抱枕练习腹部冲击,村幼儿园老师带领保育员集体上阵,团队用手机慢放视频纠正“冲击位置过低”的错误。
 营养食谱接地气:针对“孩子挑食、老人惯着”的问题,推出“玉米糊糊+蒸鸡蛋”“青菜豆腐汤”的低成本食谱,计算“每天1个鸡蛋+半斤牛奶”的钙摄入标准,村民李婶拍照说“回去就给孙女做”。
下午·老年健康专场
 骨质疏松预防“三要素”实操:团队用紫外线灯模拟日照,讲解“每天晒15分钟手和脸”的补钙技巧,带领老人做“靠墙站立训练”强化骨骼,发放“牛奶兑换券”鼓励每日饮奶。
 建立“健康互助对子”:现场促成6对村民结成“测血压互助组”,王大爷与张大妈约定“每周三早上互相测血压,记在小本本上”。
 
三天亮点复盘
 
1. 双语标识润物无声:在血压计、急救流程图上粘贴“Blood Pressure”“CPR”的英语标签,村小学英语老师主动担任翻译,让留守儿童同步学习医学词汇。
 2. 数据见证改变:从首日“仅5人敢操作血压计”到第三日“20位村民独立完成急救模拟”,问卷显示“知道正确急救步骤”的村民比例从10%跃升至65%。
 3. 乡土化表达破圈:将“无菌操作”说成“伤口别沾土”,“过敏反应”译为“吃药后浑身起红疙瘩要赶紧送医”,村民接受度提升显著。
 
当第三天的夕阳洒在村文化广场,团队收到村民李奶奶塞来的煮鸡蛋——“你们讲的比电视靠谱,明年来了还住我家!”这场从晨光到暮色的健康接力,正让医学知识真正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村民口袋里的“健康护身符”。
四、实践成效:健康理念如种子扎根乡村
 三天活动触达80%以上村民,发放科普资料50份,村民健康知识测试正确率从基线45%提升至75%。村卫生室全科医生全程参与实操指导,南召县卫健委协调场地并提供政策支持。“以前觉得血压计看不懂,现在跟着口诀测完能自己记数字了!”村民王大爷现场演示测压操作时说。

 团队负责人李琳洋表示,此次实践让医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知识不仅要写在课本里,更要讲在田埂上”。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科普模式,让健康理念如种子般在下阳岗村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动能”。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