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黔行8.0|黔行家访,寸烛共明——
“助力黔行”团队开展家访活动
7月20日,贵州赫章县的山村里迎来了特殊的访客——山东大学“助力黔行”支教团的11名队员兵分三路,对当地6名学生展开家访。从清晨到正午,老师们用脚步丈量着教育的温度,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开出“个性化成长处方”。
9时许,小付家的画纸上藏着潜力
“这孩子的几何图形画得真标准!”在小付家,支教老师翻看着孩子的画本,忍不住赞叹。刚从浙江转学而来的小付,是个让老师“又爱又愁”的男孩:成绩稳居前15名,数学天赋突出,却因好动常被请家长。妈妈周中打工、爸爸早出晚归,他的暑假在预习课本和田间疯跑中度过。
“您看,他画的房屋透视感很强,这是学数学的好底子。”支教老师建议家长为孩子添置奥数启蒙书,“不用报班,每天半小时趣味题,既能静下来又能练思维。”针对其英语薄弱的问题,老师们留下了音标卡片,“早晚各读10分钟,下学期单词肯定不愁。”临走时,这个总坐不住的男孩,正专注地用铅笔在老师送的笔记本上画着浙江大学的校门——那是他藏在心里的目标。
图片1
10时,三个家庭的“成长难题”与破题之道
同一时间,小熙家的院坝里,支教老师正和他妈妈探讨“优秀生的压力管理”。作为五年级班长,白宇熙各科均衡发展,但近期成绩波动让他担忧不已。“别总问‘考了第几’,多问问‘今天帮同学解决了什么难题’。”老师的建议让妈妈恍然大悟,当即决定周末带孩子去县城游泳馆放松。
图片2
两公里外的品稀家,奶奶正发愁如何辅导孙辈功课。“让品稀当妹妹的‘小老师’试试?”支教老师的提议让老人眼前一亮。这个四年级男孩虽成绩中等,但逻辑清晰,老师鼓励他多向班里的“数学大王”请教,还留下了兄妹互助学习表。
图片3
而在小媛家,一场关于“厌学情绪”的对话正在进行。这个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女孩,总把作业本藏在沙发垫下,却会对着电视里的英文动画看得入迷。“咱们把动画片台词抄下来当早读材料?”支教老师的主意,让原本沉默的女孩眼睛亮了起来。针对家长“不会辅导数学”的困境,老师们推荐了数独游戏和亲子口算比赛,“先让她觉得数学好玩,再谈进步。”
图片4
教育帮扶不止于课堂
正午时分,汇总会上队员们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家访不是终点,而是精准帮扶的起点。”他望着远处山间的炊烟说。
截至发稿时,支教团已根据家访情况调整了教学计划,增设“数学思维工坊”“阅读分享会”等特色课程。在赫章县的群山之间,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正以更细腻的方式,为每个孩子铺就量身定制的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