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8 名教育硕士研究生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师范生的使命担当,自发组建 “五域童行” 支教团。他们积极投身基层教育实践,分赴江苏泰州、句容、徐州以及河南商丘的乡村学校,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征程,决心用青春之力为乡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在江苏泰州,支教团成员郑意立足跨学科教育理念,将艺术、文化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围绕 传统文化通过剪纸艺术设计系列课程。课堂上,她系统教授学生剪纸技法,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几何学知识,同时她还以 “爱我中华” 这个剪纸作品为载体,阐释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发展美学素养与提高文化认知。

江苏句容的支教工作中,跨学科教学模式得到有效推行。7 月 15 日,孙文珑在句容市机关爱心暑托班,针对 30 名小学生开展 “动物建筑师” 的特色课程。她融合数学、生物与美术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探索欲,体现了师范生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同期,刘静与邱型宇聚焦 “社区环保” 主题,将英语教学与环保理念相结合,以 “闯关” 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创新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彰显了师范生立足实际需求设计教学的责任担当。


此外,在句容爱心暑托班,队长王琪时刻紧扣 “五育并举” 教育目标,精心组织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为期多天的美术创作、班歌练习、象棋对弈、体育锻炼、劳动教育、书法训练、红色电影观后感分享及 “我是小老师” 角色体验等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她带领队员始终以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把控教学方向,助力学生在多元体验中实现全面成长。

在徐州市邳州市赵墩镇刘台村,张启圆创新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从而解决乡村初中生数学抽象概念理解薄弱的问题。他设法通过生活中的建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化为具象的学习体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村委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整个支教期间,她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明确表示将持续担当延续知识传播的火种,时刻关注乡村教育需求。

河南商丘的支教工作中,团队在多所乡村小学开展教学活动,以探索高校与乡村之间可持续的教育模式。7 月 8 日至 18 日,张博阳在睢县乡村小学,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开设 “有趣的仿生”“动物法庭” 等生物学课程,巧妙融合生物学、物理学与逻辑学知识,极大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在整个教学实践结束之后,他主动反思不足,认识到教学要从乡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环境出发,从而形成贴合实际的教学思想。7 月 12 日至 8 月 13 日,徐可昕在包公庙小学,围绕 “观察现象 — 探究原理 — 实践应用” 主线,结合农村特色设计 “贴近生活” 主题活动。通过土电话制作、彩虹瓶实验、生态瓶制作等低成本活动,渗透环保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实用性与可及性,展现了师范生因地制宜开展教学的专业能力。


此次暑期支教,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五域童行” 支教团以过硬的专业功底对接基层教育的实际需求,在乡土课堂上把理论学识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的养分。他们以师范生的自觉担当,既在课堂上充当知识的引路人,又在课后成为成长的守护者,用青春热忱为乡土校园增添暖意。他们用行动证明,新时代师范生能在基层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发光发热,为基础教育的进步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