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心窗引路人"走进病区:在真实医疗场景中感知人文温度
发布时间:2025-08-21 关注:
来源:宁波大学心灵义工之心窗引路人小组
2025年6月30日清晨7:50,宁波市民康医院5楼心身科病房的走廊,消毒水的气息尚未散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窗引路人”实践团队换上白大褂,衣领处实践证在晨光里微闪。这支深耕精神卫生领域的学生队伍,即将在心身科病房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度实践调研。
查房刻度:白大褂下的温度
8点整,主治医师推着满载病历的小车准时出现。“3床李阿姨夜间觉醒次数?”他边翻护理记录边问。“两次,一点和四点各半小时。”护工王师傅的圆珠笔轻点值班本。“药都吃了?”医生转向蜷坐床沿的患者。“吃了吃了,”患者搓着衣角,“就是小白片卡嗓子。”
实践小组成员在《医疗行为观察表》“用药依从性沟通”栏飞速记录——这是团队设计的专项观察点。三天里,年轻学子捕捉到无数鲜活细节:张医生弯腰时下意识按住的白大褂下摆;护工给拒药老人递水前手背三试水温的轻柔;早班护士拉开窗帘时预留的30厘米缝隙,让晨光恰好漫过患者脚背而不刺眼。这些标准化流程中的人情变量,无声解构着对“专业”的刻板想象。 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医生关怀的背后,是深厚专业素养支撑的真诚共情——这份温度,教科书难以企及。
荣军记忆:历史在敬礼中定格
在荣军病区,团队成员悉心协助退役军人完成骨密度、CT等体检项目,并助力开展中医知识讲座与理疗引导。这既是对老兵健康需求的响应,更是对青春奉献的深情回馈,以实际行动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
主题活动高潮,《歌唱祖国》前奏响起,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周老伯蓦然挺直腰板,僵直的手臂敬礼后久久未放。护士欲上前,而同学们已默契地立于老人身侧,随旋律保持相同姿势。两代人的手臂,在音符中凝固了整整五分钟。 直到余音散尽,学子们坚信:疾病或会模糊记忆,但镌刻在血脉中的赤诚爱国心,永不磨灭! 荣军项目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这不仅是一次服务,更是守护鲜活的历史,让奉献的荣光永恒闪耀。
心理守护:倾听青春的困惑
在民康医院心理科门诊,团队成员化身“心理小卫士”,担任电话咨询志愿者。当迷茫的青少年拨通这根“心弦热线”,队员们以耐心倾听、以同理心理解,在专业框架内提供初步的情绪疏导与支持。每一次真实的求助,都让团队成员更加紧迫地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量。
当年轻的心灵遇见渴望理解的心灵,治愈的力量悄然流转。 宁大学子以专业丈量责任,以人文启迪思考。这场跨越医学与教育边界的实践,不仅锤炼了专业能力,更为社会心理服务注入了青春视角——查房簿上标注的细节、荣军病房谱写的诗篇、心理热线传递的暖意,都在诉说着:心理健康服务的真谛,不在宏大理论,而在每一个可触摸的日常瞬间。带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专业的赤诚,“心窗引路人”正以更坚定的步履,迈向更广阔的实践天地。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