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泗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来自“数智微光:长三角一体化企业跃迁计划”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同他们一起在这里开启了一场融合航天探索与国防教育的实践之旅。这座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实践中心,正以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历史、感知科技的平台。
在实践中心的户外展区,一枚高耸的神舟五号飞船模型格外引人注目。阳光下,它银白色的箭体泛着金属光泽,箭身上“神舟”二字遒劲有力,中国航天的标志在蓝天下熠熠生辉。志愿者们正站在模型旁的介绍牌前,屏息凝神地阅读着那段记载着中国航天里程碑的文字。“原来这就是杨利伟叔叔乘坐的飞船原型,”他轻声感叹,指尖不自觉地划过介绍牌上的发射日期。不远处,几位身着迷彩服的少年军校学员正围着模型讨论着什么,清脆的笑声与火箭模型的庄严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对话。
沿着展区小路前行,军事装备展区的“钢铁洪流”更让同学们震撼。一架退役战斗机昂首停放在草坪上,机翼上的红星标志依然清晰;不远处,几辆坦克和装甲车整齐排列,厚重的装甲上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分成小组,在教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这辆坦克参加过实战演练,”教官指着一辆履带磨损的坦克介绍道,“你们看它的炮管,每一次瞄准都凝聚着军人的使命。”同学们听得入神,有的拿出笔记本记录,有的则围着装备细细观察,眼神中充满了对国防力量的敬佩。
走进室内展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知识小课堂”正在进行。实践团队的王老师拿着一本泛黄的军事画册,向同学们讲述着装备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模型,”他指着画册中的图片说,“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装备,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同学们围在老师身边,时而点头,时而提问,小小的展厅里充满了求知的氛围。来自计算机专业的志愿者深有感触:“这些装备不仅是武器,更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和我们学习的代码一样,都需要严谨和创新。”
实践中心入口处,“泗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的黑色指示牌格外醒目,上面罗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字样,彰显着这里的育人使命。旁边一面白色墙壁上,“笃学慎思”四个红色大字苍劲有力,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知识,以创新的思维传承文化。“这里不仅是展示的平台,更是育人的阵地,”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增强爱国情怀,在了解科技中树立远大理想。”
在火炮模型旁,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这些军事装备和非遗技艺一样,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志愿者们若有所思地说,“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许可以用代码为这些‘钢铁遗产’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的故事。”同学们纷纷点头赞同。这次实践活动,让大家不仅学到了国防知识,更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正如实践中心墙上的标语“明辨尚行”所言,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将传统与创新融合,才能让文化的血脉在新时代延续。
夕阳西下,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实践中心。回首望去,大门上方的阳光依旧耀眼,仿佛在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这次来自“数智微光:长三角一体化企业跃迁计划”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航天国防文化,更让他们明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实践中理解其内涵,在创新中赋予其新生。正如“泗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所承载的使命,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相信在青春力量的助力下,古老的文化智慧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这份文化自信,也将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