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6 关注: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
当瓯江的晨雾漫过陶山镇的青石板路,当农家书屋的窗棂投下细碎阳光,一群身着白大褂的浙江学子背起行囊,踏上了一场特殊的青春征程。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秤心家塑” 实践团以 “构建家庭体重健康共同体” 为使命,在瑞安市陶山镇的 14 个日夜,用专业学识破解健康密码,用热忱奉献编织守护网络,让科学健康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上生根发芽,书写了一曲属于浙江学子的青春奉献之歌。
童心启蒙:让健康种子在童趣中扎根
“欢迎来到‘身体王国’!这位是‘肝大侠’,它最怕高油高糖的‘垃圾兵’……” 在陶山镇的农家书屋里,实践团成员手持《我是小医生》系列绘本,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健康之门。那些原本晦涩的医学知识,化作 “肺英雄” 的运动宣言、“胃精灵” 的饮食秘诀、“睡眠小卫士” 的作息箴言,在朗朗故事中悄然住进孩子们的心田。
800 余名儿童在 “食物分类赛” 中学会辨别 “红绿灯食品”,在 “开合跳接力赛” 中体会运动的快乐,更有 30 余名孩子戴上 “健康小卫士” 聘书,成为家庭健康的 “小小监督员”。“以前跟孩子说‘别吃太多糖’,他总不听,现在他追着我问‘妈妈,今天的‘彩虹餐盘’还差哪种颜色呀’。” 花园底村王女士的笑容里,藏着教育方式悄然转变的惊喜。实践团成员深知,每个孩子都是撬动家庭健康的支点,当这些 “小齿轮” 开始转动,整个家庭的健康生态便有了革新的可能。
师者赋能:让健康灯塔在校园中点亮
“原来体重管理不只是减肥,更是关乎全家的健康密码。” 在陶山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培训现场,一位班主任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 “彩虹晚餐” 的搭配方案。实践团创新推出 “双师协同” 模式,护理专业师生与营养学家、运动康复专家联手,将健康知识与教育场景巧妙融合 ——“办公室微运动” 缓解教师久坐疲劳,“家庭运动处方” 让亲子时光焕发活力,“压力气球” 游戏释放职业焦虑。
老师们在 “趣味配餐” 活动中重新认识膳食结构,在艾灸体验中学习缓解颈椎酸痛的方法,更在 “家庭健康计划制定” 环节写下温暖承诺:“每周三晚全家吃‘彩虹晚餐’”“每天睡前和孩子一起做 5 分钟拉伸”。当教师成为家庭健康的 “引路人”,知识便沿着校园到家庭的路径流淌,32 场专题培训辐射出的健康涟漪,正让数百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中年领航:让健康堤坝在家庭中筑牢
“以前总觉得体重管理就是少吃两口,现在才明白这是关乎饮食、运动、睡眠的全方位修行。” 在陶山镇的社区教室里,一位中年父亲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实践团聚焦中年群体这一家庭 “关键枢纽”,用 “健康餐盘模型” 演示膳食平衡,用 “碎片化运动 + 家庭互动” 破解时间困境,用 “90 分钟睡眠周期法” 改善作息紊乱。
200 余名中年人在 “饮食大作战” 中识别高油高盐陷阱,在 “运动猜猜乐” 中发现生活中的运动契机,在 “情绪日记” 里疏导职场与育儿压力。当他们把 “一拳蔬菜、一掌蛋白” 的饮食口诀带回家,把 “亲子跳绳挑战赛” 变成家庭日常,健康便从个人选择升华为家庭共识。正如马屿镇一位参与者所说:“现在餐桌上的油炸食品少了,饭后的散步多了,连夫妻间的话题都变得更温暖了。”
银龄守护:让健康薪火在岁月中传承
“72 岁学会健康餐盘,我也能当全家的营养师!” 陶山镇六甲村李爷爷骄傲地展示着他设计的 “三菜一汤” 家庭食谱。实践团为老年群体定制的适老化培训,将科学理论化作 “豆腐替代部分肉类” 的饮食智慧,“祖孙共练八段锦” 的运动方案,“家庭茶话会” 的情绪疏导法。
老人们在义诊中了解血压血糖的控制要点,在太极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更把健康理念变成家风传承 ——68 岁的张阿姨教孙女认 “彩虹蔬菜”,75 岁的王爷爷用限盐勺给全家做饭,家庭微信群里的 “健康打卡” 成了新时尚。这些银发长者用一生的智慧理解健康,更用温暖的传承让健康成为跨越代际的礼物。
深耕入户:让健康网络在街巷中编织
“连冰箱里的腌菜罐都记下来,这份细致让我们全家都动了真格。” 陶山镇望月村村民的话,道出了实践团 “深度入户” 模式的价值。14 天里,团队走进 466 户家庭,用 466 份问卷勾勒健康画像,用 15 段录音记录真实需求,更用 “一户一策” 的方案解决具体问题 —— 为高血压患者配备限盐勺,为糖尿病家庭制定血糖监测日历,为上班族设计 “办公室拉伸操”。
从农家书屋的绘本课堂到工厂车间的健康沙龙,从老年活动中心的艾灸理疗到中小学的压力管理讲座,1200 余人次的覆盖背后,是日均步数提升 23% 的改变,是高盐饮食比例下降 41% 的进步,更是 “全家讨论菜谱” 成为新仪式的温暖。当实践团成员离开时,村民们送来的不仅是杨梅干与糯米饼,更有 “我们会坚持下去” 的郑重承诺。
瓯江潮涌,见证着这群浙江学子的脚步;陶山青翠,铭记着这份青春的奉献。温州医科大学 “秤心家塑” 实践团用 14 天的坚守证明:健康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家庭餐桌上的欢声笑语,是祖孙共练的晨光剪影,是邻里相传的生活智慧。当青春与使命相遇,当专业与热爱同行,便能在寻常巷陌间播撒希望,在万家灯火中点亮健康,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健康中国最坚实的基石。这,便是浙江学子最美的模样 —— 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在这片热土上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
通讯员 丁亚蕾 沈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