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本次实践以“民宿聚变·空间重构——日照张家台村在旅游业驱动下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生态优化研究”为主题,计划于7月5日至20日赴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开展实地调研。队长张璐菡主持会议,队员参会,共同明确实践目标、部署具体任务,为即将开启的乡村实践之旅凝聚共识,积聚力量。

图为召开动员大会场景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进程中,乡村发展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日照市张家台村位于卧龙山街道东部滨海地带,坐拥3.2公里黄金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双面环海地理优势。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与优质的自然景观,该村正积极推进产业转型,从传统渔业经济向旅游休闲产业多元发展。近年通过系统性规划,在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人居环境提升等领域持续发力,相继建成游艇码头等新型设施,并重点培育滨海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产业。
当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张璐菡在会上详细列举了该村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人居环境治理存在明显短板,部分街巷仍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的问题;基础设施配套尚未完善,旅游旺季时公共停车场容量不足、充电桩数量短缺等问题凸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能力有待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医疗服务点的覆盖范围难以满足村民与游客的双重需求。作为核心产业的民宿经济,正经历同质化竞争加剧与服务品质不均衡的双重压力,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正是这些痛点,让我们的实践有了明确的方向。"张璐菡强调,深入剖析张家台村发展现状,精准诊断转型瓶颈,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能为该村的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更能为同类滨海村落的发展提供参考样本,这正是本次实践的核心价值所在。

图为队员听队长讲话
动员大会上团队详细公布了为期16天的实践方案,明确了"调研诊断一分析研判一献策赋能"的三步走路径,全方位调研张家台村情况。在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调研中,队员们走遍村落角落,了解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现状,通过问卷、沟通收集村民对环境改善、服务提升的诉求,精准找出需求与供给差距,为优化发展基础提供依据。针对民宿产业,团队与经营者深入交流,剖析经营模式,探寻面临的竞争、运营等挑战,挖掘产业升级突破口。
基于调研,了解到张家台村的空间结构、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情况等,团队运用“四维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维度对张家台村空间结构进行系统评价。在空间布局优化上,结合村落实际与发展趋势,提出完善方案,助力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针对民宿产业,聚焦差异化、品质化升级,从特色打造、服务提升、营销推广等方面建言献策,培育乡村经济增长核心引擎,推动旅游业与整体建设协同发展。队长张璐菡特别强调安全规范,滩涂作业严格遵循海洋局潮汐预警。
“安全是实践的生命线。”动员大会上,安全规范被列为重点强调内容。除了安全要求,大会还强调了实践纪律:调研过程中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村民、经营者交流时保持谦逊态度;收集数据要坚持客观真实,不得篡改或编造信息;分析问题要立足实际,提出的建议必须具有可行性,杜绝脱离现实的空谈。
两周实践,团队将脚步不停、思考不止,从摸清底数到精准献策,用青春力量为张家台村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后续,团队将持续完善调研成果,撰写详实报告,期待这些“青春智慧”能转化为乡村发展实效,助力张家台村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也让更多人看到高校学子赋能乡村振兴的担当与作为。
动员大会标志着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支由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青年团队,将深入黄海之滨的张家台村田野,以专业素养践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图为“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