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于日照校区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正式拉开暑期社会实践序幕。本次实践聚焦"民宿聚变·空间重构——日照张家台村在旅游业驱动下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生态优化研究”主题,由实践队队长张璐菡主持并部署具体行动方案,全体队员精神饱满,整装待发,决心深入渔村一线,探寻旅游驱动下乡村空间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图为队长在讲动员大会注意事项
张家台村,这座依偎在日照黄金海岸线上的传统渔村,正经历一场由旅游业、尤其是民宿产业爆发式增长所驱动的深刻转型。昔日以渔业为主导的空间格局与社会经济网络,在汹涌的旅游浪潮冲击下,其物理形态、功能布局、社会关系及经济结构均面临系统性重构。渔隅勘行实践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极具时代特征与研究价值的鲜活样本。张家台村的变迁,是观察“旅游如何成为撬动乡村空间优化升级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核心力量” 的绝佳窗口。民宿集群的崛起,不仅重塑了村落的肌理——改变着土地利用方式、交通组织效率、公共空间活力与建筑风貌特征,更深刻影响着社区内部的经济分工、利益分配、文化认同以及村民与游客、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这一“聚变”过程的内在逻辑与多维影响,对探索沿海渔村乃至更广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次实践承载三重核心使命:一是精准解析张家台村在旅游驱动下空间结构的变迁轨迹,聚焦民宿集聚对村落形态、功能与环境产生的系统性影响;二是深入评估民宿繁荣对本地就业结构、村民收入来源及相关产业链的辐射效应,诊断其对社区经济韧性与可持续性的作用;三是基于调研识别发展瓶颈,为空间优化、产业升级及社区治理提供可操作策略,最终凝练可推广的“旅游驱动型乡村空间-经济协同优化”的“张家台经验”。
为确保调研的全面性与深度,队长张璐菡在动员会上重点部署了针对"四大核心群体"的深度调研方案:对于民宿经营者,重点访谈其投资动机、运营模式、客源结构、经营挑战与收益状况;了解其对村落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的需求与评价;探究其与本地社区的互动关系及对当地文化传承的态度;对于游客,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其选择张家台民宿的原因、消费偏好、满意度评;分析其活动空间范围、消费结构及对村落整体印象;收集其对提升体验的建议。
对于本地村民,深度访谈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村民,了解其生活变迁、对旅游开发的认知与态度;重点考察其是否从民宿及相关产业中获益、获益程度及方式;倾听其对环境变化、社区关系、文化传承的看法及诉求。对于村委会, 系统访谈村两委干部,获取村庄发展规划、旅游开发政策、土地利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等官方信息;了解其对民宿产业发展的引导、规范与管理策略;探讨其在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路与挑战。
图为动员大会现场
曲阜师范大学“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此行立足扎实调研与青年视角,预期形成核心成果并积极扩大社会影响。核心产出包括《张家台村民宿发展与空间利用初步调研报告》,系统整合对民宿经营者、游客、村民及村委的深度访谈与田野观察数据,清晰勾勒产业现状、空间演变特征及各群体核心关切;通过照片、手绘示意图及文字记录,生动捕捉村落风貌、民宿集群分布及典型空间场景,为理解旅游驱动下的乡村变化提供直观素材;再者聚焦实践发现的关键议题,提出基于学生视角的建设性思考。为最大化实践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团队将精心提炼调研精华,撰写通俗易懂、故事性与专业性兼具的通讯稿件,积极向社会实践展示平台投稿,力求将张家台村在旅游浪潮中的探索、机遇与挑战呈现给更广泛的公众,引发社会对滨海渔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关注与思考,同时展现当代大学生深入基层、学以致用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