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课堂解码水生态,三尺讲台传护河

发布时间:2025-08-12 关注:

来源: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小禹”生态文明实践队

      为深入宣传独具特色的河湖长制 “福建模式”,普及护河知识,增强青少年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意识,2025年6月中下旬,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小禹” 生态文明实践队走进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泉州市石狮市第三中学,开展“水生态进校园”双语宣讲活动。
      一、巧喻 “河管家” 河长制实效课堂显
      在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的课堂中,实践队队员结合本地河流治理案例,重点解读了河长制,用 “河流有了专属‘管家’”的比喻,通俗阐释河长制的定义与目标:从各级河长定期巡查,到统筹解决排污、清淤等问题,让责任细化到每一段河道。通过对比实施前后的水质数据与河岸环境,队员们清晰展现了这一制度带来的实效,帮助同学们理解 “河长治则河长清” 的道理,深化了对生态保护制度的认知。

(图1:实践队队员向同学们科普——什么是“河长制”)
      二、溯源东圳史 治水精神青春传
      宣讲中,实践队队员还介绍了东圳水库建设时期,建设者们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强调这种 “治水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当下护河行动的力量源泉。实践队将精神传承与青少年责任相结合,鼓励同学们以 “河小禹” 的身份践行使命,用实际行动守护家乡水系,让宣讲既有历史厚度,又贴近学生实践。

2:同学们就如何践行“东圳精神”进行踊跃发言
      三、双语话木兰 溪畔蜕变生态现
      在泉州市石狮市第三中学的校园里,护河宣讲活动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队队员采用中英双语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详解木兰溪的蜕变历程。屏幕上,中英对照的图表与图片直观呈现变化:通过多年系统治理,木兰溪水质显著提升,沿岸建成生态绿廊,从 “问题河” 变身 “幸福河”。简单易懂的英文术语标注(如 “dredging”“water protection”),让同学们在了解治水过程的同时,也接触到相关双语表达。

3:实践队以中英双语呈现木兰溪蜕变历程
      四、倡议落细处 青春护水共争先
      宣讲末尾,实践队队员向同学们发出倡议:从身边小事践行护水使命,比如主动分享 “用淘米水浇花、收集雨水擦窗” 等节水小妙招,在班级里发起 “节水比拼”;日常做好垃圾分类,尤其将电池、塑料瓶等易污染水体的垃圾投放到指定回收处。“争当‘河小禹’,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责任。” 队员们的话语掷地有声,呼吁同学们争当家乡碧水的守护者,让青春力量汇入护河长河,共同擦亮水生态底色。
 
(图4:实践队队员提出环境保护行动倡议
      实践队此次宣讲之旅,在校园播撒护河理念的种子,让河湖长制“福建模式”走进青少年心中,带动更多人关注、参与护河行动。未来,期待更多青春身影汇入护河洪流,以知识为帆、行动为桨,传承治水精神,守护闽水安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