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浙江工商大学“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实践团深入探访了杭州和海宁及地区的多个特色市集,包括武林夜市、大道夜市、翁埠夜市、黄湾烟火集以及瓶日好市,见证了这些市集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推动地方经济,助力共同富裕。
武林夜市:文化+数字的双轮驱动 作为杭州夜经济的标杆,武林夜市通过“精准帮扶+文化赋能+数字转型”的创新模式,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市集针对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施“免租+设备+培训”一体化扶持,同时精选非遗项目打造文化IP,增强消费体验。在数字赋能方面,武林夜市成立了MCN机构,培育孵化网红摊主,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有效提升了市集的活力和影响力。
图1.武林夜市负责人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大道夜市:地铁口崛起的共富市集 依托地铁4号线兴起的大道夜市,通过政企协作和柔性治理,成功将一片荒地转化为共富导向的活力枢纽。市集实行“定向招商+日常督导”模式,确保安全有序的同时保留了烟火气。通过打造文化磁极,如舞台表演、露天电影等,市集有效延长了顾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整体吸引力和顾客粘性。大道夜市的成功实践为城北区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图2.实践团成员采访大道市集摊主
翁埠夜市:搬迁焕新生的共富试验田 从“马路摊点”蝶变为规范化共富平台的翁埠夜市,通过柔性服务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杭城客流。市集实行“村委会直管+第三方协同+志愿力量补充”的管理模式,设立“爱心摊位”降低入市门槛,同时通过精进产品和谋划特色发展,有效破解了同质化竞争难题。翁埠夜市的探索为城郊结合部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3.翁埠夜市负责人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黄湾烟火集:水果之乡的非遗助农新图景 海宁黄湾烟火集以“非遗+美食+潮流”为特色,通过政企协作和主题化运营,成功打造了城郊共富新样本。市集依托黄湾“水果之乡”的基因,设计动态主题解决农户销路问题,同时整合非遗资源,推出多种体验工坊和文创产品,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和青年群体。市集还设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房租减免和创业辅导等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图4.黄湾烟火集负责人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瓶日好市:非遗与现代的碰撞 位于余杭瓶窑老街的“瓶日好市”,以“非遗+国潮”为特色,通过创新活动设计和青年团队运营,成功将传统非遗转化为年轻化消费体验。市集不仅展示了良渚玉器仿制品、黑陶、竹编等精美手工艺品,还通过铜板打卡、非遗产品年轻化改造等方式,增强了游客的互动性和分享欲。此外,市集还结合节日文化和在地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图5.瓶日好市工作人员带领成员参观市集
此次探访活动不仅展示了杭州和海宁地区市集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见证了这些市集在推动地方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这些市集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治理为基,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文案: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会实践团队
摄影:市集引擎·共富浙行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