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把握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的创新应用,体会‘AI+’驱动下的中国式科技发展路径,近日,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杭州“探索AI赋能百业,解码智慧创新成就”实践服务团一行,走进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钱塘院区,浙江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浙江极克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展“AI赋能”调研体验活动。
医智融合:杭州九院AI赋能智慧医疗探索 实践团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钱塘院区,探访AI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零距离接触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新“黑科技”。
医院信息科负责人王刚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历经四个阶段发展,医院已部署了覆盖各环节的160套智能系统。最让成员门惊叹的是那些“智能小助手”:基于先进大模型的内镜辅助诊断系统,能实时提示医生检查关键部位,还能“开口说话”自动生成报告;多学科联合抢救系统运用智能通知和人脸识别,硬是把急诊响应时间压缩了宝贵的30%,为生命争分夺秒;而智慧急救更厉害,救护车上的生命体征数据能“飞奔”回医院,专家远程指导抢救,让急救能力“插上翅膀”。王刚强调,这些AI“绝不是为了替代医生,而是医生最得力的帮手”。医院还利用视频分析等技术,让后勤管理也变得更“聪明”,比如及时预警病人离院。
医院党委副书记徐惠平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大学的青春智慧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完美互补,一定能实现医疗技术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双向奔赴’,为智慧医疗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茗香智萃:大茗堂AI赋能智慧农业实践 实践团走进浙江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AI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创新应用。作为茶业深加工领军企业,大茗堂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与AI融合,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研发流程,利用大数据实现市场精准匹配。企业代表介绍,AI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及精准营销等方面已展现潜力,尽管应用仍处探索阶段,但已成为推动传统茶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动力。
成员们考察智能化生产线与研发实验室后发现,AI技术贯穿从原料检测到产品营销的全流程。例如,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使有效成分得率提升15%;基于消费数据建模实现产品精准推送。实践团认为,AI赋能农业不仅降本增效,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产业”的融合范式。
数智领航:新华三AI技术创新与场景实践 实践团拜访新华三集团,探秘AI在多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应用场景。在创新体验中心,成员们观看新华三发展历程视频后,深入了解其在云计算、大数据、AI及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
在物联网展区,新华三展示了智慧城市、交通、家居等场景的互联互通方案;硬件创新区的自主研发交换机、路由器等产品,以卓越性能和低能耗优势,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支撑。成员们感叹于新华三“AI+医疗”“AI+城市”等场景的落地成果,认为其技术路径展现了“硬科技+软场景”的融合智慧。此次调研不仅拓宽了科技视野,更启发了对AI伦理、技术普惠等议题的深度思考。
智械革新:探访极克机器人AI+制造新生态 实践团走进浙江极克机器人有限公司,聚焦AI+机器人制造领域展开深度调研。浙江极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在采访中指出,AI技术正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从“机械执行”到“智能交互”的跨越。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技术突破,赋予机器人任务理解、感知决策和运动控制的闭环能力,使其从专用型设备升级为能自主交互的智能个体。他强调,当前机器人教育体系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需通过全链条培训体系填补AI、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倡导“终生学习”以适应技术迭代速度。
在余建指导下,成员们实操了宇树机器人GO1、GO2及UnitreeH1等产品,见证机器人完成多方向行走、蹲起握手等动作。成员吕宛凌在体验后说道,AI大模型支撑下的人形机器人“艾米”实现了无障碍语音交互,H1机器人的动作响应精准流畅,“这种人机协同能力预示着AI机器人将在服务、工业等场景释放巨大潜力”。
结语 实践团通过两天的调研从智慧医疗到城市数字化解决方案,从机器人制造到农业深加工,见证了AI技术在“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维度的赋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