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领会淮海战役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培养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追寻红色记忆,寻访复兴古迹”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6日前往安徽省淮北市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参观小李家旧址,聆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旧址的守护者李华松爷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与旧址负责人王飞主任共同探讨了红色文化传承的途径,积极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承的使命;参观小李家纪念馆,回溯烽火岁月,深刻领悟“守护”的双重意义——既是对历史根脉的珍视传承,更是新时代青年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以青春行动让红色火种在接续传递中炽烈燃烧。
在小李家旧址,团队成员们与“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李华松爷爷相逢,他先后获得“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第六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称号,这座青砖灰瓦的院落正是李华松爷爷的祖宅,他的爷爷早年投身革命,作为地下党成员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李华松爷爷声音沉稳有力,将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在此指挥作战的故事徐徐道来,从作战方案的制定,到情报的传递;从祖宅如何成为重要指挥场所,到自己多年来守护旧址的点滴。他神情庄重,言语间满是对先辈的敬仰与对守护使命的坚守。在他的讲述中,一件件陈列的老物件仿佛有了生命,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在场的队员们深受触动,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传承的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李华松爷爷讲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 森 摄
随后,团队成员与小李家的负责人王飞主任及守护者李华松爷爷就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王主任强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保护不仅要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还应积极创新传播手段,使革命精神更有效地融入公众视野。他还提出保护工作不仅涉及对旧址建筑和文物的保养,更关键的是对红色精神本质的传承。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前辈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坚守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将积极承担起传承的责任,通过校园宣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淮海战役的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此次跨代的思想交流展示了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连续性与接力,体现了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与王主任及李华松爷爷进行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杜运丰 摄
走进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纪念馆,团队成员在与历史的近距离接触中收获了深刻的感悟。展馆内的史料与实物,将当年军民同心的壮阔场景娓娓道来,让“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不再是抽象的表述,而幻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站在承载着岁月的院落里,看着记录着总前委运筹帷幄的痕迹,触摸着见证过烽火的旧物,团队成员真切体会到:历史从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人的信念与担当铸就的鲜活记忆;传承也不只是铭记,更是要接过那份团结奋斗、勇于坚守的精神接力棒。此次参观让团队与历史产生了真正的共鸣,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赤诚与勇气,将化作前行的动力,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用行动续写红色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淮海战役总前委小李家纪念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森 摄
李华松爷爷等资深守护者,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使得淮海战役的红色记忆在砖瓦之中、叙述之中生动地保存下来,老一辈通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故事,传递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精神的坚持。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通过聆听、探索和思考,继承了传承的接力棒,我们从老一辈守护者手中接过的是红色故事的叙述权,更是让革命精神穿越时代、照亮未来的责任。这场跨越时代的对话与传承,见证了红色基因的不朽生命力——老一辈人以坚持巩固了根基,新时代的学子们则以行动续写新篇章,使得淮海战役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守护与传承的循环中,永远炽热、永远年轻,成为引领民族前进的永恒火炬。(通讯员 王雨墨 韩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