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的成员们在渔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于上午初步了解了高塘渔船及渔业管理概况,下午跟随负责人上船了解渔船的结构和具体作业流程等。这次实地探访不仅让成员们对高塘的渔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一、对话渔办:解锁高塘渔船管理与渔业发展的“生态密码”
上午,小分队成员随同渔办的负责人前往金高椅码头,对高塘渔船和渔业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在交流中,队员们得知:象山的一些渔船受地方管辖,未得到浙江省或农业部的正式许可,它们主要负责旅游运输和物资补给。由于高塘乡镇缺少渔政执法船,这些渔船常被用来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特别是在禁渔期间,用于检查非法捕捞和违规操作。至于渔船,目前在禁渔期间大多停泊在码头进行修缮和改造,目的是增强安全性和提升作业效率。在作业方面,渔船和运输船分别由渔政部门和交通、海事部门管理,运输船会与多艘渔船合作以提高作业效率。在渔业管理方面,渔办指挥中心利用监控系统监督船员,因此近年来海上安全事故有所减少。此外,还有清理港口的行动,以及近海养殖鱼排等渔业设施的存在。
通过此次交流,小分队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象山渔船及渔业管理的概况,还感受到了政府对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高度重视,也为下午对渔船和渔民的深度调研奠定了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与渔办相关负责人对渔船情况展开具体交流 潘弈摄
二、从驾驶舱到渔网间:解锁渔船作业的“技术与智慧”
下午小分队成员们前往金高椅码头,在另一位渔办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登上渔船,对渔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渔船的驾驶舱,了解了渔船的操作系统、导航设备以及通讯手段,深刻体会到现代科技在渔业中的应用。在交流过程中,渔办相关负责人还向小分队成员们展示了渔业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渔船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以及船员的工作状态,确保海上作业的安全。同时,负责人还介绍了清港行动的具体内容和成效,包括清理海上漂浮垃圾、拆除违规搭建的渔业设施等,以维护海洋环境的整洁和生态平衡。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渔船的驾驶室 潘弈摄
接着,小分队的队员们踏入了渔船的仓库,那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捕鱼工具和设备。他们仔细询问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和维护知识,对渔民的捕鱼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仓库里,从渔网到鱼叉,再到钓鱼竿,各种工具应有尽有,每一件都体现了渔民对大海的尊重和依赖。通过渔民的介绍,队员们认识到不同工具适应于不同的捕鱼环境和鱼类,而维护知识直接影响到工具的持久性和捕鱼的效率。在对话中,渔民们还传授了他们多年来的捕鱼心得,包括如何依据季节、气候、水流等条件挑选恰当的捕鱼时机和地点,以及如何辨识鱼类的行为模式和特性。这些珍贵的经验让小分队的队员们对渔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加钦佩渔民的聪明和勤奋。

图为团队成员正前往渔船的储藏室 潘弈摄
最后小分队成员们登上渔船的甲板,亲眼目睹了渔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忙着整理渔网、修补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捕捞季节做准备。渔民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工具,他们的动作既迅速又准确。成员们注意到,渔民们在整理渔网时,不仅检查网线的完好程度,还细心地将网结重新打紧,以确保在捕捞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洞。而在修补船只时,他们更是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微小的裂缝也不放过,用特制的材料仔细填补,以保证船只的坚固和耐用。看着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小分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渔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意识到,每一份海鲜的背后,都凝聚着渔民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同时,成员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渔业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渔业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才能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渔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渔民如何修补绳子 潘弈摄
通过这次实地探访,小分队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象山渔船及渔业管理的概况,还感受到了政府对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高度重视。他们表示,将把这次探访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融入到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们关注海洋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海洋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