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海韵文耕小分队象山高塘行:以海为媒,点亮孩童蓝色梦想

时间:2025-07-19 15:40:11 关注:
  在东海之滨,清晨阳光洒向象山县高塘岛时,高塘学校教室里已满是孩子们的笑声与求知目光。7月18日是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在假日学校的第五天,四节以“海”为灵魂的课程,如同四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一场融科学探索、文学浸润、视听震撼与诗意创作为一体的海洋启蒙盛宴。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真诚与智慧,为海岛孩童铺就了一条通往蓝色世界的奇妙航道。
  
  小小实验室里的海洋密码:微观世界中的生态启蒙
  一年级的教室化身为神奇的海洋实验室。以“你家附近的池塘里有哪些小生物?”这一温馨的问题为起点,孩子们纷纷抢答,“红色的小鱼!”、“还有会开花的荷花!”孩子们纯真的回答激发了他们对周围淡水资源的初步观察。生态学的基础理念——环境、生产者、消费者等在这一情境中巧妙地融入。随后,孩子们变成小艺术家,用水彩笔在纸上绘制他们心中的“梦幻海底世界”:有的画出了色彩缤纷的珊瑚礁,以及在其中穿梭的热带鱼群;有的则构思出沉船的神秘世界,周围环绕着好奇的深海生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制作迷你生态瓶”。孩子们谨慎地铺设沙石、种植水草、加入清水,最后放入小球藻。这些透明的瓶中世界凝聚了他们的观察、创意和期待。生态意识,在这个亲手打造的微缩世界里开始萌芽。
  
  从名著到创编:海洋文学如何为孩童注入精神力量
  二年级课堂则沉浸在文学的碧波之中。首先开启的是一场“海洋故事分享会”。孩子们落落大方地走上台前,讲述自己读过的关于海洋的书籍片段与神话传说。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学生们继续走进经典作品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那位坚韧不屈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经典名言,在童声演绎中被赋予了可触摸的力量。紧接着,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带领孩子们潜入瑰丽的想象深渊。孩子们合作表演了尼摩船长带领船员探索海底森林的片段,用夸张的动作和好奇的眼神诠释着探险的惊奇与对未知的向往。课堂的尾声,创造力如浪花般喷涌。“创编海洋故事”环节中,孩子们天马行空,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与温情的海底奇遇记。文学,不再是纸上的铅字,而是成为了滋养善良、勇敢与想象力的精神海洋。
  
  透过镜头看海洋:《蓝色星球》带来的生命教育课​
  精心准备的视听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球真实海洋生命的巨幕。放映前,志愿者为每个孩子分发了关于影片核心知识点的清单式问题引导。如“纪录片中提到海洋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在纪录片中看到最大的海洋生物是什么?”孩子们带着问题,怀揣着好奇与探索任务,瞬间沉浸进BBC《蓝色星球》所展现的令人窒息的壮美与脆弱。当影片结束灯光亮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问题清单,积极踊跃地与伙伴、志愿者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悟。纪录片提供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最直观的生命教育和生态警醒。那些真实的生存、共生与挣扎的画面,远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激发他们理解、尊重、保护海洋生命的深层情感。
  
  用诗意拼贴海洋:孩童笔下的蓝色畅想曲
  最后的艺术课程,转向诗意的沉淀与创造力的迸发。志愿者以古老而充满想象力的象山传说故事“为什么鱼没有脚”为引子,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活动的高潮“拼贴诗创作”随之展开。提前精心准备的素材铺陈开来,教室里只剩下窸窣的裁剪声和认真的粘贴声。一双双小手在卡纸上精心布局,“他的悲伤成了星星”“小狗喜欢影子”孩子们的表达童真中充满了思考的力量。
  
  ​尾声:播撒蓝色种子,点亮心灵灯塔
  正如海风所引发的潮汐永无止境,对海洋的探索与保护之梦也在每个被启迪的心灵中茁壮成长。海韵文耕小分队在象山高塘岛播下的“蓝色种子”,正借助孩子们的想象与理解之翼,飞向更宽广的未来海洋。微小的水滴之力,终将汇聚成保卫蔚蓝的文耕巨流。
作者:裘雨欣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