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戏脉智联・梅韵乡传”——非遗戏曲智能化实践计划团队走进安庆 并探访严凤英纪念馆的数字化传承之旅#

时间:2025-07-14 20:54:55 关注:
戏脉智联梅韵乡传”——非遗戏曲智能化实践计划团队走进安庆探访严凤英纪念馆的数字化传承之旅
  为深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的创新传承路径,2025年7月5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戏脉智联・梅韵乡传”——非遗戏曲智能化实践计划学生团队跨越山水,抵达黄梅戏艺术圣地——安徽省安庆市严凤英纪念馆,展开了一场融合敬意与科技的文化寻访。
  严凤英纪念馆,静卧于安庆城风景秀美的菱湖之畔,白墙黛瓦的建筑群在夏日浓荫中更显庄重肃穆。这里,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女士艺术生命的永恒纪念地,更是一座承载着黄梅戏百年艺术精粹的鲜活殿堂。步入纪念馆大门,一股深沉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团队成员们放轻脚步,屏息凝神,在时光长廊中缓缓穿行。

  在“黄梅留影”展示区,泛黄的老照片有序排列,记录着严凤英从青涩学艺到声名远扬的人生轨迹。其中一张她在《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的剧照,吸引了团队成员们的目光。照片里,严凤英眉眼含情,水袖轻扬,将七仙女的温婉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智能讲解设备此时适时响起,为参观者详细介绍这张照片背后的拍摄故事,以及《天仙配》对黄梅戏发展的重要意义。

  移步到文献资料展区,玻璃展柜中陈列着严凤英的手稿、信件,以及黄梅戏相关的古籍善本。一本布满批注的戏曲剧本,见证了严凤英对艺术的执着与钻研。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不仅是她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也为研究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馆内采用智能温控与灯光系统,确保这些脆弱的文献得到妥善保护,同时通过智能检索设备,参观者可以轻松获取文献的详细解读。

  纪念馆还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在特定区域重现了严凤英的经典舞台表演。当《女驸马》的旋律响起,严凤英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光影之中,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戏曲艺术的黄金时代。此外,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严凤英的经典唱段进行跟唱,智能评分系统会对演唱的音准、节奏等进行评价,并给出专业的指导建议。同时,还能利用虚拟试衣技术,选择严凤英在不同剧目中的戏服,通过摄像头看到自己身着戏服的模样,沉浸式体验黄梅戏的服饰之美。
  在严凤英纪念馆的一隅,阳光透过垂柳的枝叶,洒在“天上人间”的雕像与刻字石上。团队成员驻足凝望,雕像衣袂飘飘,似仍在演绎黄梅戏的婉转神韵,身旁巨石上的文字,无声诉说着严凤英的艺术人生。在严凤英纪念馆的纪念墙前,团队成员俯身凝视。墙面上“严凤英”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下方的碑文静静诉说着黄梅戏一代宗师的艺术人生。阳光洒落,周围垂柳轻摆,仿佛在为这段跨越时光的艺术传承默默伴奏,让每一个驻足者都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严凤英为黄梅戏留下的炽热印记,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力量 。

 
严凤英纪念馆不仅是对这位黄梅戏大师的缅怀与纪念,更是黄梅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它通过丰富的展品、智能的展示手段,让更多人了解严凤英的艺术人生,感受黄梅戏的深厚底蕴。在未来,相信严凤英纪念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戏曲爱好者,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这朵戏曲艺术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彭欣语/图:彭欣语)
作者:彭欣语 来源:亲自参加活动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