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长沙智造π队走进湖南锂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地探访其生产车间,见证退役锂电池从回收检测到梯次利用或材料再生的全过程,感受“两新政策”下新能源回收产业的蓬勃活力。
这家企业成立于2022年9月,早在2019年就启动了锂电池回收相关课题研究。如今,其业务已涵盖废旧锂电池交易、线上回收平台搭建、加工处理及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车间内,一条井然有序的处理线展现了锂电池回收的精密流程。车间入口处,刚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使用专业设备检测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健康状态。“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降至80%左右需强制退役,我们首先要通过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判断电池的‘去向’。”负责人介绍道。
在梯次利用区,经过筛选的电池被重新组装,将用于小型储能设备和太阳能路灯备用电源。“剩余容量60%以上的电池仍有利用价值,这样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命周期价值。”负责人指着一组即将出厂的储能电池说。而容量不足60%的电池,则进入另一侧的拆解车间,经过撕碎、研磨、筛分等工序,分离出铝壳、铜粉、铝粉等可回收材料,其中含石墨和正极材料的电池粉将通过湿法或火法冶炼,提取出锂、钴、镍等金属。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锂电池回收不仅关乎环保,更对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我国镍、钴、锂等金属对外依存度高,回收能补充资源供应,降低‘卡脖子’风险。”他以刚果曾暂停钴出口为例,说明回收对稳定产业链的重要性。
随着“两新政策”中以旧换新等举措的推进,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加速,退役电池量持续增长,为回收行业带来新机遇。“政策虽未直接给予大量经济补贴,但通过刺激市场增加了货源,税收优惠也让企业更有干劲。”负责人表示,目前行业正处于规范发展阶段,企业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整治小作坊式经营,为正规企业营造更好环境。
参观结束时,负责人表示,未来3-5年锂电池回收行业仍将保持热度,企业也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力争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贡献更多力量。这场探访让人们看到,每一块退役电池的“重生”,都是绿色发展与资源安全的生动实践。
团队:长沙智造π队
文:毕岩哲
图:曹曦月
指导老师:罗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