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聚焦露天矿智能化发展,深入能源企业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近距离感受现代矿业的科技变革,深化对“科技赋能能源产业”的理解。
上午,实践团首先前往机电管理部,在专业工程师的引导下,系统了解露天矿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架构。据介绍,该矿通过搭建“一张网、一平台、多应用”的智慧管理体系,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设备状态远程监控、作业流程智能调度。从地质勘探数据的三维建模,到开采方案的算法优化,再到能耗指标的动态监测,智能化技术已渗透到矿山生产的全链条。随后,团队在调度楼203会议室参与专题研讨,相关负责人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详解智能化建设中的技术突破与实践难点——例如如何通过5G+边缘计算解决井下信号覆盖问题,如何利用AI算法提升设备协同效率等,让队员们对矿业智能化的技术逻辑与现实意义有了清晰认知。

下午,实践团深入露天矿生产一线,实地参观无人电动矿场及各类核心设备。在无人电动矿场区,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沿着预设路线精准行驶,配合智能铲装设备完成物料转运,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技术人员演示了通过远程操控平台实现设备启停、路径调整的操作流程,展示了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融合带来的安全效益与环保优势。在设备展示区,巨型剥离机、智能采装机械等大型装备依次排开,其搭载的传感器与物联网模块如同“神经末梢”,实时将运行数据传回控制中心,为智能化决策提供支撑。队员们注意到,传统矿业的“人海战术”已被“科技军团”取代,高效、安全、低碳成为新时代矿业生产的关键词。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智能化转型是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家表示,将以此次见闻为动力,深耕能源装备与智能控制等专业领域,未来为推动我国矿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让“能源报国”的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