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青春赋能新丰振兴!安农大学子“三下乡”实践绘就多彩画卷

时间:2025-07-11 22:13:15 关注:

  盛夏时节,皖南山区的新丰村绿意葱茏。2025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逐丰青年实践团”一行6名学子,深入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新丰村,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紧扣“生态农旅融合”主题,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青春力量,以创意激活文化,让生态与文旅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在青山绿水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深调研:走村入户探资源

  实践开始时,团队便将扎实调研作为首要任务。在指导老师张焕的带领下,同学们与村“两委”负责人及返乡创业青年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走访创业青年社区,全面了解新丰村的发展现状、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非遗文化底蕴。

  随后,他们深入村庄巷陌、田间地头,记录80+份详实问卷与村干部、致富能手促膝长谈"我们不仅要看到新丰的绿水青山,更要找到让美景变传承的金钥匙!"带队老师张焕这样说。认真倾听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普通村民的发展诉求和宝贵建议,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调研报告,正在成为新丰村振兴路上的"青春指南针"。

绘新景:艺术赋能乡村

  基于调研发现的文化展示需求,团队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专长,将设计的IP形象巧妙融入板栗、桑蚕等农业符号,并启动了特色墙绘项目。在村头选定的墙面上,林学与园林学院各专业的研究生们精心构思,以当地特色为核心元素,设计并绘制了总面积达30平方米的主题墙绘。

墙绘制作

  绘制过程中,同学们顶着烈日,一丝不苟。队长汪思昀同学介绍:“我们的设计力求展现新丰的“丰韵”,同时注重作品的通俗性和亲和力,让村民喜闻乐见。”团队特意保留了徽派建筑马头墙的轮廓线,使现代艺术创作与古村落的历史肌理自然融合。一幅幅色彩明快、主题鲜明的墙绘跃然墙上,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直观生动地传播了地方文化,成为吸引村民驻足欣赏、拍照分享的乡村新景致。

童心:自然课堂播撒希望

  实践团特别关注乡村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群体。他们结合林学专业特色,策划并组织了“逐丰自然美育课堂”。

  课前,队员们深入山林,采集本地特色植物样本,精心压制制作成教学标本。课堂上,他们带领十余名留守儿童,利用这些标本开展“植物探秘”活动。孩子们在哥哥姐姐们的指导下,动手学习植物识别知识,体验植物拓印书签制作。“看,我的板栗叶拓印像把小扇子!”查雨欣小朋友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堂别开生面的自然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更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生态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悄然播下了“知农爱农”的种子。

  短短五天实践,“逐丰青年实践团”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答卷:完成1份村情调研报告、3幅墙绘初稿、50份植物标本、80份有效问卷。丰富的成果背后,是学子们服务乡村的热情与专业能力的体现。

  新丰村负责人高度评价:“安农学子带来的不仅是创意,更是接地气、可操作的务实方案,为我们乡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新丰乡团委书记盛静娴也表示,大学生们的到来为乡村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期待未来深化合作。

  当学术智慧遇见乡土情怀,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逐丰青年"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他们俯身田间地头的身影,正是"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生动写照;那些饱含深情的调研笔记,彰显着"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坚定信念。(2025年7月8日 撰稿:张湃佳 汪思昀)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