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青春践清廉,食安惠乡邻︱浙江工商大学食品青志安茗小队暑期实践纪实

时间:2025-07-09 20:48:32 关注:

  2025年6月下旬至7月初,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茗小队青年学子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清廉社会建设号召,分赴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桃园村、运河街道新宇村奶奶工坊以及杭州市临平区新希望工厂等地,开展以“食品安全”为核心、贯穿“清廉”理念的系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产业调研、科普宣讲、技术赋能与生产体验,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发展,在守护“舌尖安全”中践行清正规范、责任透明的清廉精神。
  踏入桃园村乡村振兴展示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的标语下,安若小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产业溯源。“浊肥必清”的传统智慧与“农残必检、裂果必筛”的现代标准遥相呼应,揭示了食品安全对产业的基石作用。在种植园,农户王阿姨指着一棵李树讲解:“叶片发黄可能缺肥,斑点多要防病害,得用生物防治,不能乱打药!”队员们手持平板记录绿色防控要点,并将“果蒂微黄、手感微软才是最佳采摘期”的经验数字化。产业负责人强调:“我们通过统一育苗、嫁接标准和科学分级机制,确保品质安全透明。”从古训到现代检测,每一步的规范透明,正是清廉精神在农业生产中的生动体现。
 
图为实地参观了解李产业带
  在运河街道新宇村“奶奶工坊”,小队聚焦特色农产品加工中的清廉规范。仓储区内,队员们与奶奶们围坐交流,聆听原料收购、存储的“土办法”,同时梳理标准化要点,讲解温湿度控制、保质期管理知识。生产线上,一台电子秤成为标准化关键。“它称的不只是莲子重量,更是对品质的坚守和对劳动价值的丈量,”负责生产的张奶奶说。针对手工制作潜藏的食安风险,小队定制培训内容,强调人员卫生、设备清洁规范,科普温控运输要点。把透明规范的操作流程植入传统工艺,是清廉赋能产业的价值所在。代际协作中,乡土经验与专业标准交融,筑牢了坊发展的清廉根基。

图为安茗小队队员与奶奶在仓储区交流
  深入杭州临平新希望乳品工厂,小队见证了科技如何为清廉生产赋能。透明管道内,牛奶经135℃-150℃超高温瞬时灭菌仅2-8秒,实时数据在大屏滚动。“这种技术高效灭害保风味,参数透明杜绝人为干预,”讲解员指着监控系统强调。萌牛互动区,队员通过科学养殖讲解理解源头管控对清廉供应链的意义。演播厅内,生物保鲜技术展示揭示天然抗菌肽、益生菌如何替代化学添加剂。“新技术在保障安全同时减少人为添加风险,本身就是一种科技清廉。”答疑环节,技术人员就“追溯系统如何保真”等问题细致解答。鲜奶实验中,“微生物抑制”“质量速检”等操作让抽象标准可触可感。每一环数据可查、过程可视,是食品工业对清廉最硬核的践行
图为解说员讲解生物保鲜技术
  实践不仅输入,更重输出。在桃园村,小队化身“流动课堂”,身着黄马甲深入农户与集市。在王阿姨家,队员举着“食安守护战”标牌,讲解“裂果易滋生细菌,需及时筛除”;集市上,向商户科普“槜李保鲜要透气包装、低温储存”。“以前凭经验,现在懂科学更靠谱!”村民李大叔感慨。在奶奶工坊,问卷调研与访谈收集银发群体实际诉求,确保科普内容直击痛点。把复杂的知识转化为‘乡土语言’,破除‘水果代餐’等误区,让村民掌握知情权、监督权,是清廉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

图为安茗小队的合影
 从千年古训到智能工厂,从田间地头到银发工坊,浙江工商大学安茗小队以食品安全为切入,在暑期实践中深刻体悟清廉精神与专业责任的交融。他们用科技规范守护生产透明,用代际互哺传承诚信匠心,用科普清风播撒公平理念——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青春力量正以清廉为笔,书写着食品安全护航产业兴、民生暖的时代答卷。

 
作者:梁娉 何文乐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青志安茗小队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