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报国实践行:西安科大师生探秘西湾露天矿“电力心脏”变电站
时间:2025-07-09 20:29:58 关注:
7月8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 能源报国”露天开采实践团继续在西湾露天煤矿开展实习活动,当日重点走进矿区变电站,近距离探秘这座为露天开采提供“动力之源”的核心枢纽,在了解电力保障系统的运作中,深化对能源生产全链条的认知。
上午10时,实践团成员在矿方电力工程师的带领下进入变电站。不同于露天作业现场的开阔轰鸣,这里设备整齐排列,仪表盘上的数据平稳跳动,高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在严密的安全防护下有序运行。“变电站就像煤矿的‘神经中枢’,负责将外部电网的电力转化、分配到开采设备、生产车间和生活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全矿生产。”工程师李师傅指着墙上的电力拓扑图,向同学们详解变电站的功能定位。
在10kV高压室,同学们透过观察窗看到巡检机器人沿着轨道自主移动,红外检测仪实时捕捉设备温度数据。“以前靠人工巡检,每天要围着设备转上十几圈,现在机器人24小时值守,数据直接传到后台,异常情况10秒内就能报警。”李师傅的介绍让大家惊叹于煤矿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实践团成员王同学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双电源冗余设计”“负荷动态调整”等专业术语,不时就“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障预案”“新能源在矿区的应用潜力”等问题与工程师交流,现场提问此起彼伏。
随后,同学们来到主控室。大屏幕上,全矿电力负荷曲线、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实时更新,调度人员通过系统远程监控各区域用电情况。“去年冬季保供期间,我们通过这套系统实现负荷精准调配,确保采煤设备满负荷运转的同时,生活区用电稳定无虞。”调度员张姐的讲述,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电力保障对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们还尝试模拟操作了简单的负荷调整指令,在互动中理解电力调度的严谨逻辑。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变电站的青年技术团队展开座谈。当听到“95后”技术员们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曾连续72小时值守抢修的故事时,同学们深受触动。“以前觉得‘能源报国’是宏大的口号,今天才明白,它藏在每一次精准的电力调度里,藏在对设备毫厘不差的维护中。”实践团团长在总结时说。
此次变电站之行,让西安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跳出“开采现场”的单一视角,认识到电力保障在能源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北疆青锋 能源报国”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这场实习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专业认知,更让青年学子在见证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过程中,坚定了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信念。
作者:赵泽林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