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7月6日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竹梦五四”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德清城市数字馆,通过沉浸式调研与学习,解码德清依托数字技术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创新模式,感悟“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步入德清城市数字馆,巨型数字沙盘以光影技术立体呈现德清全域生态图景。莫干山的苍翠林海、下渚湖的潋滟波光、京杭运河的蜿蜒水系,通过高精度测绘与动态监测技术,转化为可交互的“生态资产库”。团队成员通过触控系统实时调取植被覆盖、水质变化、空气质量等数据,直观见证德清将“绿水青山”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实践——每处生态要素均被赋予“数字身份”,通过量化生态价值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彰显数字化赋能生态保护的创新路径。

作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所在地,德清地信小镇的发展历程成为“两山理论”实践的鲜活样本。通过展馆案例展示与互动体验,团队深入了解,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化的数字化融合:高精度遥感监测、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森林防火、水域治理等场景,以技术提升生态监管效率,释放生态红利;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绿色升级: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农业、文旅等传统产业,推动精准农业、智慧旅游等场景落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智慧治理的“德清样板”:通过“一图感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基层治理的数字化体系,构建宜居、高效、低碳的城市发展范式,诠释“两山理论”在城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展馆内,团队借助AR增强现实技术、沉浸式4D乘船模拟系统、智能语音导览设备及时光胶片机,开启数字生态探索。AR技术以三维可视化呈现智慧园区生态治理场景;4D乘船模拟通过多维感官交互,还原水域生态治理情境。智能导览设备可实时调取专业数据,时光胶片机则以历史影像展现生态建设历程。团队由此深刻领悟德清以数字技术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生的创新实践。

本次实践活动引发团队成员深刻思考:“两山理论”在数字时代被赋予新内涵,生态价值的精准量化与高效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是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核心驱动力,德清实践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德清城市数字馆以数字化语言系统呈现“两山理论”实践成果,为浙江万里学院实践团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材。此次探访既是对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保护的认知深化,更是对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启迪。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经验,持续探索数字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路径,争做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积极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