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西安科技大学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来到西湾露天煤矿,开启实践活动第八天行程。当天,实践团成员深入矿区维修中心与污水处理厂,近距离观察现代化煤矿的设备运维体系与生态环保技术,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化对“绿色能源”“科技兴矿”理念的理解,践行能源报国的青春誓言。
走进维修中心,巨大的厂房内机械臂精准作业,工程师们正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采矿设备进行数据诊断。“这里是煤矿生产的‘心脏维修站’,每台设备的健康状态都关乎整个矿区的生产效率。”矿区技术负责人介绍道。实践团成员们围在智能运维平台前,认真记录设备故障预警机制、远程诊断流程等技术细节,不时就“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设备故障率”“新能源技术在矿山机械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与工程师们深入交流。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团成员李同学感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这里有了生动注解,科技赋能让传统煤矿焕发了新活力。”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污水处理厂。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煤矿污水的浑浊景象,这里的处理车间干净整洁,污水经过格栅过滤、生化反应、深度净化等多道工序后,清澈的再生水顺着管道流入蓄水池,部分用于矿区绿化灌溉,部分回用于生产环节。“我们的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回用率超过85%,真正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指着实时监测屏上的水质数据说。实践团成员们仔细查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亲手检测再生水的酸碱度,对矿区“绿色发展”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以前总觉得煤矿开采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今天才知道,通过先进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双赢。”实践团带队老师王老师说道。
此次参观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新时代的能源产业早已告别“粗放式开发”模式,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作为能源领域的青年学子,我们既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树立‘能源报国’的远大志向,未来用科技创新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实践团团长在总结中说道。接下来,实践团还将继续深入西湾露天煤矿的生产一线,探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