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6月29日至7月4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安吉大溪村深化“校地联姻”,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依托数字媒体、视觉传达等前沿专业,携手“青羽衔新”实践团,共同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新范式,助力“和美乡村”迈向新高度。
一、数字筑基,青鸟绘蓝图
实践团深扎乡土:走访白茶茶农,解码“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生态密码;系统采集竹编、古道传说等文化基因,构建数字文化资源库。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对10余处核心空间精准测绘建模,为艺术介入提供科学蓝图。依托校地“青鸟计划”,160余名专业学子产出“竹宝”IP系统等10余组高质量方案,形成“文化-空间-产业”三位一体的数字艺术赋能工具包。

(实践团走访大溪村白茶商户进行深入调研)
二、视觉革新,共造验成效
以原创IP“竹宝”为核心,视觉传达专业学子主导:历时一周完成6处、超100㎡主题墙绘。未来将创新引入AR扫码互动技术(扫码解锁动画故事),变静态艺术为沉浸体验,打造网红打卡动线。此外,实践团创新“村民共建”模式,邀请村支书查李苏与30余位村民共建,凝聚乡情纽带。成效显著:在村民满意度调查中,90%村民认为此次实践活动显著提升村庄“颜值”与吸引力;民宿老板姚阿姨反馈“游客追‘竹宝’打卡,定能带动入住率!”;同时,实践团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学,在抖音、小红书等社媒广泛宣传,话题 #竹宝溪游记#播放量破3W+,初步带动客流增长。
(查书记与村民同实践团一起绘画)
三、问道余村,擘画新篇
7月4日,实践团赴“两山”理念诞生地安吉余村对标学习:汲取其“全域景区化”系统思维、“余村印象”文创品牌运营及金融创新智慧。启迪大溪未来:深化“IP+数字艺术+村民共创”模式,延伸“竹宝”产业链(竹编文创、主题民宿视觉系统、白茶采摘研学等),推动“打卡流量”向“消费留量”和“产业增量”跃升,构建可持续共富生态。
(实践团于余村实地调研参观)
结语:青春执笔,绘和美长卷。浙农林大“青羽衔新”实践团以艺术设计为支点、数字媒体与视觉传达专业为杠杆,生动诠释“校地联姻”激活“两山转化”新动能:当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筑基、艺设金添彩,“绿水青山”高效转化为可感、可增值的“幸福不动产”。这幅徐徐展开的浙北“和美共富”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青春智慧与艺术力量!

(实践团于“两山理念”石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