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竹”梦五四暑期社会实践队为探索生态农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挖掘资源循环利用的潜力,我们走进湖州德清县百源康鱼菜共生基地开展调研。同时结合实践主题中与竹子相关的内容,探寻莫干山地区竹类共生模式,为生态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百源康鱼菜共生基地的实地调研中,我们联系到基地的工作人员,她向我们重点介绍了其核心模式:”工厂化鱼菜共生系统”。该模式通过单一水体的封闭循环,将养鱼水体经物理过滤与微生物转化后直接用于蔬菜灌溉。工作人员强调,全程杜绝抗生素使用,确保最终产出的鱼类与蔬菜均符合有机标准。


德清县百源康鱼菜共生基地采用的鱼菜共生技术极具实用性。通过饲养施加定向干扰,例如:饲料灭菌、控制环境、光照等,促使鱼类应激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活性肽。鱼的排泄物经过过滤系统初步处理后微脏的水直接灌溉到植物中,较脏的水在硝化系统中,有益微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如:氨、氮等。再将富含营养的水体用于灌溉水培蔬菜,蔬菜吸收养分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水体,净化后的水重新回流到养鱼池中,形成一个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该基地不仅在鱼菜共生技术深有研究,而且选择砂石栽培、滚筒栽培等无土栽培方式,具有降低病虫害概率、节水等优势。

该基地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开拓出独特的经济模式。所产生的富肽原液可作为原料,加工成保健品、护肤品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富肽原液也能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为基地带来可观的收益。


鱼菜共生基地所探索的创新技术与经济模式,为我们即将开展的莫干山竹类共生模式考察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创新技术深度践行“以渔促农、以农养鱼”的生态共生原理,通过鱼粪循环利用为植物供肥、植物净化水体反哺鱼类生长,充分展现了生态共生理念在农业生产与产业升级中的强大生命力。此外,该基地将鱼菜共生技术与当地特色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出集生态农产品生产、自然科普教育、田园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些宝贵经验与发展路径,都将为莫干山竹林共生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思路,助力挖掘竹林生态系统潜力,探索竹产业与其他业态协同发展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