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能源一线,书写新时代采矿青年担当
时间:2025-07-05 22:36:05 关注:
大学生之声讯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践行“能源报国”使命,2025年7月上旬,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露天采矿班“北疆青锋,能源报国实践团”奔赴新疆天池能源公司将二矿,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团以“科技赋能采矿、青年服务边疆”为核心,通过实地调研、技术研学、岗位实践等形式,在祖国能源开发前沿阵地奏响青春强音。
一、深扎矿区一线,解锁智能采矿“新图景”
将二矿作为新疆准东煤田的主力露天矿,其智能化开采水平代表着西北能源行业的标杆。实践团首站走进矿场调度指挥中心,巨型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的开采数据、三维建模的矿坑动态演示,让学生们直观感受“数字矿山”的运行逻辑。“我们现在看到的智能卡车调度系统,可实现百台设备的无人化协同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技术负责人的讲解,打破了学生们对传统采矿“傻大黑粗”的固有认知。
在露天采场,实践团登上220吨级智能自卸卡车驾驶室,体验5G远程操控技术;在破碎筛分车间,他们观察智能巡检机器人沿轨道精准检测设备故障;在光伏互补供电区,师生们调研新能源与采矿用电的耦合方案。“当亲眼见到万吨级剥采设备通过AI算法实现精准作业时,我深刻体会到‘智慧矿山’建设对行业变革的推动。”2022级学生王浩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二、校企协同育人,搭建产学研融合“立交桥”
实践期间,天池能源公司为团队定制“双导师制”培养方案: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践导师,带领学生参与边坡稳定性监测、矿用设备维护等实操项目;学校教师作为理论导师,结合现场问题开展“露天矿绿色开采”专题研讨。在联合攻关会上,学生们提出的“矿区生态修复植被选型”方案,获企业技术部门采纳。
“高校的理论创新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必须同频共振。”能源学院副院长李教授在校企合作座谈会上表示,实践团依托学校“西部能源安全”省部共建实验室,与矿方共建“露天矿智能化技术创新工作站”,双方就低品位煤炭高效利用、矿坑水循环系统优化等课题达成合作意向。这种“现场教学+科研转化”的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专业认知。
三、青锋闪耀边疆,诠释能源报国“赤子心”
除专业实践外,团队发起“北疆能源科普行”活动:为矿区职工子女开设“能源小课堂”,用VR设备演示煤炭形成与绿色开发过程;在矿区社区开展“双碳知识竞赛”,以互动形式传播清洁能源理念。 实践团还走访了矿区党建活动室,在“三代采矿人”事迹展前,老矿工讲述从镐头铁锹到智能装备的产业变迁,让青年学子深受触动。“前辈们在戈壁滩上拓荒的精神,与当代智能化采矿的创新追求,本质上都是能源报国的体现。”实践团团长谢团长表示,团队将把调研成果整理成《露天矿智能化发展调研报告》,为西部能源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作者:畅小雷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