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优良学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5-10-11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业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肩负着培育优良学风的重任。优良学风是学生成长成才之基础,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之根本,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学风现状、制约因素,提出具体的创新路径,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一、引言
学风,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外在形态,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以及学校的学术氛围。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人格塑造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高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和劳动实践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升。因此,培育优良学风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风的建设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国家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二、高校学风现状分析
1、主观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往往容易因认知不足、准备不够、心态不好而出现不积极、不努力、不适应等状况。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不深、理解不到位,或者受专业调剂影响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据某高校学风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38%的学生非常热爱所学专业,但仍有41.01%的学生对专业只是一般热爱,甚至有6.15%的学生对专业没有感觉,1.46%的学生讨厌目前所学专业。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风建设。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受社会或网络不良现象影响,部分学生对于自身要求不高,没有进取心,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态度不端正。例如,针对某些不感兴趣的课程,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出现逃课或旷课行为。在关于逃课或旷课经历的调查中,虽然大多数学生从未逃课或旷课,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此类行为,且原因多样,如认为自习比上课效率更高、课程不重要、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学习,还容易带动不良风气,阻碍优良学风的形成。
(3)学习方法不恰当
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有很大区别,课程教学进度较快,科目繁多,内容复杂。然而,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沿用高中时期的应试学习方法,习惯于填鸭式教育,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学习规划,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他们往往仅在课堂上学习,课前预习不充分,课后复习巩固不到位,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在出现学业困难的原因调查中,76.46%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法不恰当。
2、客观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是高校培育优良学风的关键力量,但目前高校教师存在“铸魂育人”教育理念认识不深、教书育人责任感不强、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教师受限于繁重的科研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申请项目、发表论文、评聘职称上,导致备课不充分、授课形式不新颖、上课内容不丰富,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堂状态的关注,课后与学生交流较少,无法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2)学校因素
学校层面是培育优良学风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培育优良学风的整体布局。部分高校未能将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与学生真正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导致相关活动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也有待加强,如考勤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等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学风建设的成效。
3、“五育并举”背景下优良学风建设的制约因素
(1)育人价值导向发挥不充分
“五育并举”首要的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为学风建设提供价值观引导。然而,当前学风建设在价值导向、教育内容上同“五育并举”育人思想仍存在不同步、不协同、不接轨的现象。一方面,“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育人思想在学风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完全,导致部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缺乏,学习动机趋于目的化和功利化;另一方面,“五育并举”教育内容在学风建设中体现不够,未能真正融入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2)育人主体协同联动性不足
育人主体作为核心育人资源,能否形成育人合力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效果。然而,在高校实际工作过程中,育人主体在学风建设和“五育并举”融合发展中还存在相对疏离现象。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在学风建设中主导作用发挥不够,高校各部门协同育人没有有效落实,导致学风建设和“五育并举”育人的统一性、同步性和协调性不高。
(3)学风建设系统性不强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目前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未能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风建设格局。部分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导致学风建设成效不显著。
4、“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
(1)以德育为着力点,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阶段,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还未形成,迫切需要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坚定理想信念。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当中,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的状态,自觉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
(2)以智育为落脚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启智润心
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优良学风培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妥善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持续打磨课堂教学,做到课前充分备课、课中更新授课形式、丰富上课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课堂管理、课后加强学业辅导和人生规划指导。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依托各类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3)以体育为切入点,加强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
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改善大脑功能的重要法宝。体育教育中所蕴含的公平、竞争、团结、诚实、合作和奉献等内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能吃苦、敢拼搏、肯奋斗的精神。高校辅导员应组织学生参与以“积极运动,快乐学习”为主题的各种校园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愉悦心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专注度。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充分发挥体育强身健心、智力开发、集体互动以及快乐体验的关键作用,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培育带来积极影响。
(4)以美育为关键点,提升审美素养和陶冶情操
美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将美育巧妙融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票、参加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现实美、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文化美等。促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方式积极生活,把美体现在学习、生活和其他行动中,养成热爱学习、爱护环境以及美化生活的习惯。在美好事物的积极影响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以劳育为着重点,增强劳动意识和锤炼心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劳动过程是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养、锤炼坚定意志、发扬吃苦精神、克服所遇困难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场地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劳动创造的获得感,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从而进一步助力优良学风的培育。
(6)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拓宽学风建设途径
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政主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学风建设。例如,可以创设学风建设专栏,开展“21天学习自律打卡”、“学霸笔记网络展览”等活动;定期推送学习方法小贴士、优秀榜样学习事迹等网络文章;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或线下榜样宣讲等形式对学业方面优秀的大学生大力宣传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注重课堂授课效果,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课堂秩序和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等方式创造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们沟通的机会,更加紧密三方在课下日常生活中的关系。同时,辅导员还应将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整合资源,结合社会需求检验校内教学环节是否存在滞后等问题,并深入实习单位走访调研,强化学生实习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实习能力。
(7)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确保学风建设成效
高校应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相关制度和管理机制,如考勤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学风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定期对学风建设成效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5、结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五育并举”理念为高校辅导员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通过以德育为着力点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以智育为落脚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启智润心、以体育为切入点加强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以美育为关键点提升审美素养和陶冶情操、以劳育为着重点增强劳动意识和锤炼心智等多方面的努力,高校辅导员可以有效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发展。同时,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和质量。优良学风的建设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更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国家的未来。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学风建设工作中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