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三下乡校园活动
大学生之声 > 校园新闻

南审法学院学子:跨越山河,解码红色基因传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5 关注:

来源:大学生之声

7月的炽热,点燃了青春与信仰的奔赴。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红色基因育人”实践团队的金玮、蒋言姝漩、张志怡、耿子喧、闫馨月五位成员,于7月21-22日,踏上奔赴家乡红色教育基地的旅程,在历史的现场,探寻红色精神传承的脉络,让青春与先辈的热血岁月对话。

一、甘肃永昌:红西路军的悲壮印记

在甘肃,金玮踏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这里,原是永昌革命烈士陵园,承载着一段悲壮而英勇的历史。1936年11月至12月,红西路军在甘肃永昌地区展开激烈战斗,为革命事业谱写了壮烈篇章。

(图为金玮拍摄的烈士纪念碑)

站在纪念碑前,金玮庄重留影。11.8米高的纪念碑,底座宽19.36米,寓意着红西路军于1936年11月18日占领永昌的历史节点,正面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碑名,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纪念馆里,40余天20余次战斗的烽火记忆、约2000名指战员壮烈牺牲的故事,一一铺陈。红西路军以有限兵力,对抗兵力与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凭借顽强意志,毙伤敌军6000余人,有力策应河东红军行动,却也付出巨大牺牲。金玮触摸着这段历史,深刻感悟到红西路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这精神如同一束光,穿透岁月的尘埃,照亮当下的青春征程。

二、新疆乌鲁木齐:毛泽民的奉献与担当

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明德路29号,蒋言姝漩走进毛泽民故居。这座占地面积960平方米的建筑,由毛泽民办公室及宿舍旧址、陈列馆等组成,承载着烈士为新疆解放事业奋斗的足迹。

(图为蒋言姝漩与毛泽民铜像合影)

毛泽民故居是土木结构的两间半平房,1940年8月建成,他曾在此居住。蒋言姝漩在毛泽民铜像旁驻足合影,阳光洒落,映照着她专注的神情。1938年2月,毛泽民借道迪化准备去苏联治病,因交通中断且应盛世才请求,留在新疆化名周彬,担任财政厅副厅长、代理厅长等职。1942年盛世才投蒋“反共”,毛泽民于9月17日被捕入狱,1943年9月27日英勇就义。

《毛泽民生平事迹展》真实再现了他的生活与工作场景,全面记录其光辉一生,突出他1938 - 1943年为新疆各族人民解放事业建立的功绩。蒋言姝漩在展陈间穿梭,读懂了毛泽民在统战与“反共”逆流中坚守的担当,他的牺牲,成为红色精神的生动注脚,让后来者懂得奉献与信仰的重量。

二、江苏盐城:新四军的光辉史诗

江苏盐城建军东路159号,张志怡驻足新四军纪念馆。这是全国独树一帜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旧址等组成,总占地近120亩,馆藏文物、史料等近18000余件(套)。

(图为张志怡与“铁军忠魂”雕塑合影)

张志怡在“铁军忠魂”雕塑前留影,身姿与雕塑的刚毅形成呼应。新四军在抗战岁月里的拼搏、奉献,透过馆内的展陈,一一呈现。从新四军的组建,到在抗战中的浴血奋战,再到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这里的每一寸展陈,都在传递爱国、奋斗、奉献的红色基因。

自1986年10月建成开放,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3900多万人次。它是众多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更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张志怡沉浸其中,感悟着新四军精神的内涵,明白这份精神,是激励当代青年奋进的动力源泉,要将其融入青春奋斗的步伐。

三、江苏丹阳:总前委的运筹帷幄

(图为耿子喧拍摄的纪念馆)

镇江丹阳人民广场北侧,耿子喧探访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这里原是丹阳士绅戴则钧的私人住宅“戴家花园”,1949年4月下旬,渡江战役胜利后,总前委从南京到达丹阳,在此组织指挥上海战役,为接管上海做准备。

步入展厅,耿子喧的目光被墙上陈列的老旧照片所吸引。那些旧照片,定格着历史的瞬间,配合馆内“运筹丹阳,决胜上海”的展陈、400余件文献实物,讲述着革命先辈的智慧与拼搏。1998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纪念馆,建筑面积490平方米,见证着总前委的光辉历程。

耿子喧透过这些历史痕迹,读懂革命先辈接管大城市的战略眼光与决心。总前委在丹阳的运筹,为上海解放与新生奠定基础,这份智慧与担当,成为红色精神传承的一部分,让她明白,在新时代,面对挑战,也要有这般谋划与拼搏的勇气。

四、江苏新沂:十人桥的奉献之光

新沂市草桥镇堰头村,闫馨月瞻仰淮海战役十人桥纪念碑。这是为纪念1948年11月8日淮海战役中,副排长范学福带领10名战士寒冬跳河、以身体作桥墩支撑浮桥助大部队渡河的英雄壮举而建。

(图为闫馨月与纪念碑留影)

闫馨月在纪念碑前留影,身姿肃立,与纪念碑共同诠释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甘愿奉献、敢于胜利”的十人桥精神,在此凝聚。寒冬里,战士们无畏的一跳,用身体架起胜利的桥梁,这份奉献与牺牲,成为激励后人的红色灯塔。

闫馨月感悟着十人桥精神,明白在当下,这份团结与奉献的精神,依旧能照亮前行的路,让青春在传承中绽放光彩。

从西北边陲的甘肃永昌,到江淮大地的江苏多地,再到新疆乌鲁木齐,不同的红色基地,串联起革命历史的共同底色。南审法学院学子跨越地域,挖掘家乡红色故事,以脚步丈量信仰厚度,用镜头与身影记录精神传承。

这场红色寻根之旅,让他们读懂历史背后的热血与牺牲,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化作传承与宣讲的动力。当年轻的目光与先辈壮举交汇,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更鲜活表达。南审法学院学子以行动证明:传承红色基因,青春从未缺席,使命永远在肩,他们将带着这份精神,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新闻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