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的“青”力量——黄关村村支书的破局之思
标题:老支书的“新课堂”:大学生帮我给村子插上电商翅膀
【广西黄关村讯】(记者 观察)“种了三十年地,没想到卖货要靠抖音。”黄关村村支书指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数据,笑着对记者说。2025年7月23日,一场特殊的“结业仪式”在村委会举行——在大学生团队协助下,村支书完成了人生首场电商直播。
老班子的新挑战
作为深耕基层20年的老支书,熟悉每户村民的情况,却对数字化治理力不从心。“报补贴要填电子表,老年人学不会APP,急得睡不着。”调研报告直击痛点:村委干部平均年龄55岁,6成以上村民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
青年智囊的“破冰行动”
大学生团队用“笨办法”破局:
手绘操作指南:将政务APP流程简化为“五步图解”,张贴在村口小卖部;
方言议事会:组织村民用本地话讨论土地纠纷,学生现场记录形成电子档案;
环保积分超市:设计垃圾回收奖励制度,村民用塑料瓶可兑换洗衣粉,参与率飙升70%。

振兴启示录:互补才能共赢
“他们教我开网店,我教他们认作物病虫害,这是‘双赢’!”刘强坦言。调研报告指出,村支书群体虽有极强的执行力与群众基础,但急需知识更新。团队据此提出“银发课堂”计划:未来每月由高校志愿者开展电商、政策解读培训,同时建立“村支书经验库”,保存基层治理智慧。
“农村不缺资源,缺的是连接资源的桥梁。”调研负责人陈诗吟总结。随着一份涵盖产业规划、非遗保护、基础设施改造的《长效合作方案》落地,黄关村的振兴之路正因代际协作而更加坚实。